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三国》小考(十题)

时间:2024-07-31访问:4来源:历史铺

一、“桃园结义”时刘备多大?

《三国演义》第一回写到汉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时,刘备“年已二十八岁矣”。在他看到幽州刺史刘焉的招军榜文的当天,先后认识了张飞、关羽两位豪杰;次日,三人便举行了脍炙人口的“桃园结义”。

这里说刘焉是“幽州刺史”,属于艺术虚构。不仅如此,就连“桃园结义”这个情节也是虚构的。《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写道:“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同书《张飞传》也写道:“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这两条记载,只是说张飞把关羽当作哥哥看待,二人忠心耿耿追随刘备,而刘备对他们也十分亲近,“恩若兄弟”;但并没有说三人正式结拜为兄弟。宋元以来,通俗文艺对“恩若兄弟”一语加以增饰渲染,逐渐形成“桃园结义”故事。元代的《三国志平话》中已有《桃园结义》一节,元杂剧也有无名氏撰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正是在此基础上,罗贯中在《演义》中设计了“桃园结义”这一情节。由于它是“恩若兄弟”这个史实的合理延伸与发挥,符合人物的性格逻辑,也符合读者的心理,因而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几百年来,影响极大,妇孺皆知。

然而,说刘备当时“年已二十八岁”,却有问题。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刘备卒于章武三年(223)夏四月,“时年六十三”。古人计算年龄都算虚岁,照此逆推,刘备生于汉桓帝延熹四年(161)。那么,中平元年他应该是二十四岁。

(原载1991年3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1年第6期转载。)

二、关羽的籍贯问题

说到这个问题,很多读者会认为简直不成问题:关羽是“河东解良人”嘛,《三国演义》第一回写到关羽首次出场时,就自称“河东解良人。”其实,这个说法是有毛病的。

按照历史小说写作的通例,在介绍历史上实有的人物的籍贯时,应该使用当时的地名;历史人物自我介绍时,更是应该如此。《三国演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这样做的,例如:刘焉为“江夏竟陵人”,董卓为“陇西临洮人”,孙坚为“吴郡富春人”,乐进为“阳平卫国人”,刘表为“山阳高平人”,赵云为“常山真定人”,张辽为“雁门马邑人”,诸葛亮为“琅琊阳都人”,庞统为“襄阳人”,等等,均系直接抄录有关史书。对此,作者没有必要,也不应该作任何改动,因为这与艺术虚构毫不相干,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并无任何价值,反倒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人物形象的真实性。所以,介绍关羽的籍贯,当然也应该以有关史籍为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