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刘墉能够官居高位的真正原因

时间:2024-07-31访问:9来源:历史铺

 

 

 

(刘墉还是著名的书法家。清史记载:“墉工书,有名於时”)

 

    当下清宫戏盛行,刘墉也因此出名。不过,清宫戏向来以胡编乱造为己任。刘墉其人,早已被弄得面目全非了。比如,关于“刘罗锅”的说法,便取自民间传说,似乎没有什么历史依据。我们知道,古人选贤为官,向来以“身言书判”为四要素,五官端正,且仪表堂堂,是选择的重要标准之一。后人在发掘刘墉墓时,发现其身高大约在1.90以上,并不是一个矮小且驼背的糟老头子。当年,姜纬堂先生曾在《北京晚报》撰文《刘墉绰号“罗锅”考》,也说明过类似的观点。

 

    刘墉(1719~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公认的清朝政治家和书法家。山东诸城逄戈庄(今属高密市)人。据史书记载,刘墉机敏绝伦、忠君爱民、正直不阿。算是一个清官了。不过,刘墉之官居高位,似乎是与此无关的。在我看来,刘墉平步青云,关键之处,仍是他的家庭背景决定的。因为,按现在的说法,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太子党”。其在官场之发达,显然是其家族、特别是其父亲影响力的结果。

 

    其实,刘家在满清入关之后,已有数代为官的记录。刘墉的高祖父刘通,是明末秀才,清军入关时已归顺大清。刘墉的曾祖父刘必显在1652年参加清顺治年间的进士考试,一举考中。刘必显后任户部广西员外郎(清朝备选官员)。刘墉的祖父刘棨,则官至四川布政使,相当于四川省省长。他也是康熙年间著名的清官,曾入选《国朝循吏传》一书。刘棨的二哥刘果官至江南学政,相当于主管江南地区学生学习和参加科举考试的官员,类似于今天的教育厅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