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绝顶聪明带来悲剧:史上真实的刘伯温与朱元璋

时间:2024-07-31访问:8来源:历史铺

今天,如果问人们,刘伯温是什么人?估计很多人都说知道,说他能够前知五百年,后晓五百年,厉害得很。可是,谁又知道,真实的刘伯温(刘基)在其生前和身后,原本并没有这么高的名声呢?转机出现在他死后一个半世纪,也就是嘉靖十年(1531),刘基的同乡、刑部郎中李瑜向当时的世宗朱厚熜上疏说:“(刘)基宜侑享高庙,封世爵如中山王(徐)达。”意思是说,刘基应当陪着太祖朱元璋享受祭祀,他的子孙也应该像中山王徐达的后代一样世袭爵位。祭祀、爵位是国家大事,世宗命大臣们讨论此事。结果大臣们一致赞同,说:“高帝收揽贤豪,一时佐命功臣都有巨大的功勋,而帷幄奇谋、中原大计,却多是刘基的贡献,所以当初太祖在未定天下时就说刘基是自己的张良,后来封刘基爵位时又将他比作诸葛亮。刘基应该配享于太庙。”在这一年,刘基的九世孙处州卫指挥刘瑜袭封为伯爵。我们知道,在明初诸将中,徐达位列第一。嘉靖朝的大臣们竟将不以赫赫武功见长的刘基与徐达并列,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六百多年前的明朝初年。在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中,有一个集团具有非常显赫的地位,这就是淮右集团。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胡惟庸都是淮右人。刘基作为后来归顺的浙江青田的儒士,在新朝中究竟能占据多大的地位,是很值得怀疑的。刘基的谋略与功勋,尽管被朱元璋所器重、承认,但似乎终究因其地望的关系而不能享有更高的地位。从刘基先后被李善长、胡惟庸迫害的事实来看,刘基的地位决定了他在明初的历史中不会有很深远的影响。明代开国第一功臣的位置,是被李善长占据的,李为韩国公。刘基的爵位仅为诚意伯,而伯的爵位,列于公、侯之下。一直到十五世纪末,即明代弘治年间,刘基的声誉才稍稍有所提高,十六世纪初期,武宗再次表彰了刘基的开国之功。当然,对于一个王朝来说,尊崇一位开国功臣乃为平常之事。但是,嘉靖朝的大臣们以刘基与徐达并称,骤然拔高了原本普通的刘基的地位。这对刘基来说,也许意味着一个神话的开始。传说中的刘基,更是一个妙算阴阳的神一般的人物。其实,在功成名就的背后,真实的刘基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说,这是一个绝顶聪明但却略带悲剧性的人物。明末学者朱国桢论刘基,有一句精彩的概括:“刘基当初是元的进士,那时他忠于元;后来成为元的逐臣,他就隐居待时,终于辅佐朱元璋成就了事业。”刘基生平,大约也以五十岁为分界线:五十岁前效忠于元朝;五十岁后扶佐朱元璋。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阳村(今浙江文成县南田镇岳梅乡武阳村)人。青田县在元末属江浙行省处州路(今浙江丽水),东临温州路(今浙江温州),境内多山。南田山在青田县城南一百五十里处。南田山的形势,乃是“万山之巅,独开平壤数十里,号南田福地”。《洞天福地记》中记载说:“古称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既是福地,自然少不了生出一些豪杰英雄。刘基曾有诗形容家乡南山之美景及风俗之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