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岂曰无人—谈谈明清两朝重臣洪承畴

时间:2024-07-31访问:16来源:历史铺

岂曰无人—谈谈明清两朝重臣洪承畴岂曰无人—谈谈明清两朝重臣洪承畴。清张廷玉曾评价明灭亡时文无房、杜,武无郭、李;虽然崇祯奋发也无济于事。而崇祯皇帝在临死时也发出“臣皆可杀”的怒吼。那段历史似乎给了我们一给印象,明朝末年中国无干才。可是看看在明清两朝都担任过重要职务的洪承畴,似乎历史的真相并不是这样的。洪承畴,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出生在福建泉州一个家道中落的知识分子家庭,小时因家境贫寒,11岁辍学,在家帮母做豆干,每曰清晨还要到英圩埔走街串巷叫卖豆干。当时西轩长房的才子洪启胤在水沟馆办村学,洪承畴叫卖豆干之余,常在学馆外听课,偶尔也帮学生做对子。洪启胤发现洪承畴极有天份且抱负不凡,免费收洪承畴为徒,重返校门。洪承畴学习用功,博览群书。启胤老师的《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孙子兵法》等书都被他借来认真研读,从小就表现了治国平天下的愿望,甚得洪启胤赏识。洪启胤曾在洪承畴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洪承畴在水沟馆读了五年书后,又到泉州城北学馆读书。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23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举人。次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应该说洪承畴年轻时的奋斗史是非常具有教育意义以及典型意义的,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报章杂志中看到与洪承畴相似的成功范例。孟子云“天将降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不管我们怎么样评价洪承畴,他的确做了一辈子大事。洪承畴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等职,在刑部任事6年。明·天启二年(1622年)擢升浙江提学佥事,以才高识士,所选人才皆俊奇,为朝廷所器重,2年后升迁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明·天启七年(1627年),升陕西督道参议。崇祯二年(1629年),农民军王左挂、苗美率兵进攻韩城。陕西总督杨鹤手中无将,情急之下,令当时还是参政的洪承畴领兵出战。洪承畴斩杀敌兵三百人,解了韩城之围,顿时名声大噪。崇祯三年(1630年)六月,洪承畴被任为延绥巡抚。作为杨鹤手下干将,本该支持上司的“招抚政策”,可是洪承畴没有,他反而大力剿匪。而且不仅剿匪,且并“杀降”!当时被其杀掉的投降“贼军”多达数万,虽然这一举动甚为残忍,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洪承畴具备能臣干才的素质。明朝末年之所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最后甚至断送了明朝将近300年的江山,除了明朝末年政治腐败以外,也和当时全球气候变异造成北半球灾害频繁有很大关系。简单地说,是气候灾变导致大面积的饥荒,饥荒引发农民起义,加上当时政治腐败,农民起义越演越烈,最后导致明王朝的灭亡。从河南老家修养的退休兵部尚书吕维祺在崇祯七年写给朝廷的奏折李可以看出当时明朝北方人民困苦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