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为何扣留蒋经国十年不放回国
时间:2024-07-31访问:7来源:历史铺
蒋经国与蒋介石
蒋经国留苏不归
近代中国有过多次留学运动。辛亥革命前,大批爱国青年赴日,企图学习日本维新致强经验;五四运动后,大批爱国青年赴法勤工俭学,企图直接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大革命时期,不少爱国青年赴苏,企图学习俄国革命经验。1925年10月,经蒋介石批准,16岁的蒋经国和其他90名年轻人一起赴苏。当年10月1日,蒋介石日记云:“复经儿信,准其赴俄留学也。”《蒋介石日记》(手稿本)。
蒋经国到达苏联后,进入莫斯科孙中山大学。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2月,蒋经国写信给父亲,批评来信“不脱离宗法社会的语意”。蒋介石不以为忤,回信表示:“你的进步我以为很大,你的思想、语意统统是对的。”信中还说:“中国革命如能认为世界革命之一部分,这样革命才有意义,否则不能说是革命。”俄罗斯文献中心,全宗号530,目录号4,卷宗号49,第88-92页。这以后,蒋介石得悉儿子已经加入共青团,写信勉励他以共产主义为事业,函称:“我虽然未加入共产党,而为纯粹的国民党员,但我自认我一生的事业是在革命。所以我们父子两人始终是立在革命战线奋斗的。我对于你,名称虽为父子,在革命上说起来是一个同志,我实在是满足的。”《蒋介石给蒋经国的信》,1926年3月16日。俄罗斯文献中心,全宗号530,目录号4,卷宗号49,第91-92页。同年6月,蒋经国写信向父亲报告学习情况,蒋介石觉得他信写得不错,“文理甚有进步”,高兴之余,特别将信递给张静江阅读。《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26年6月13日。不久,北伐开始,蒋经国曾以《中国北伐的目的及其最后的成功》为题,在莫斯科的群众大会上演讲,受到热烈欢迎。此后,他被孙中山大学的联共支部书记视为“有训练的马克思主义者”。
转眼就是1927年。这年2月1日,蒋介石还曾致函经国,鼓励他毕业后“仍在苏联继续学习”,看不出会有大的政治动作。俄罗斯文献中心,全宗号530,目录号4,卷宗号49,第63页。但是进入4月,蒋介石却通过白崇禧在上海收缴工人纠察队武装,发动反共政变。这对于蒋经国宛如晴天霹雳,但他转变得很快,马上带头鼓动学生到莫斯科共产国际大厦前游行,并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文章谴责:蒋介石是我的父亲和革命友人,现在却是我的敌人。几天前,他已经不再是革命党,成了反革命分子。他对革命说尽好话,时机一到却背叛了革命。〔汉口〕《人民论坛》,1927年4月24日第1版。自然,蒋经国的这一表态得到苏共和在莫斯科的中共党人的充分肯定,一度被他的同学们称为“敬爱的人”。不过,几个月之后,他又在秘密鉴定中被认为“政治上不坚定,犹豫不决,需要长期特别的政治监视”。余敏玲:《俄国档案中的留苏学生蒋经国》,〔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9期,第124页。1998年6月。
在孙中山大学学习期间,蒋经国受到校长拉迪克和施凯德教授等人很深的影响。他们告诉蒋经国,“托洛茨基是位勇敢的革命志士”,“托洛茨基的学说是最进步的”。年轻的蒋经国也很欣赏托洛茨基的名言,“以革命的火炬烧掉旧世界”。他不仅沉迷于托派的激进革命理论,而且加入了托派秘密组织。斯大林曾应邀到校演讲,批判托派的错误,蒋经国听过报告之后,没有觉得托派错在何处,仍然继续进行反斯大林的活动。蒋经国:《我在苏联的日子》,《蒋经国自述》,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第16-17页。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开除托洛茨基等人的党籍,蒋经国这才承认错误,退出托派。
据蒋经国自述,他从孙中山大学毕业后,曾申请归国,但未被批准,他便申请加入红军。1928年,蒋经国以“最优秀的五名学员之一”的优异表现,被保送进入列宁格勒苏联红军军政大学。在演习中,曾担任过连长、团长以至师参谋长等职。1930年3月28日,被批准成为联共候补党员。同年7月,蒋经国从军政大学毕业,被派到工厂实习。1931年,因在公开会议上批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被送至莫斯科郊外的石可夫农场劳动。次年,苏共又应王明要求,将蒋经国送到西伯利亚的一座金矿做工。1932年11月,蒋经国到乌拉尔山附近的一座重型机械厂当技师,后来升任助理厂长和当地《重工业报》的主编。1935年3月,和同厂的女工芬娜结婚。同年12月,长子蒋孝文出生。
蒋经国有过回国的念头。1934年12月,苏联内务部乌拉尔分部主任李希托夫找蒋经国谈话,告诉蒋:“中国政府要我把你送回去。”当蒋经国为之精神一振时,李希托夫又告诉他:“最后决定权当然在我们。我现在要你写份声明给外交部,告诉他们说你不愿意回国。”后来,蒋经国奉命和中国大使馆的一位书记谈话,蒋当然不敢透露想回国的愿望。蒋经国:《我在苏联的日子》,《蒋经国自述》,第12页。1935年1月,共产国际将蒋经国召到莫斯科,王明告诉蒋经国,中国最近谣传你在苏联被捕,要蒋写信回国,告诉母亲,自己在苏联完全自由。王明并且拿出了一份代拟的信件,蒋经国觉得并非己意,拒绝签名。后来苏联内务部长和王明商量,同意蒋经国另写一信,蒋经国仍然不敢透露自己想回国,只含蓄地写了一句:“我没有一天不想吃点久未尝到的家乡小菜。”蒋经国:《我在苏联的日子》,《蒋经国自述》,第23页。从莫斯科回到乌拉尔后,蒋经国曾经通过一个名叫陈甫玉的华侨帮他带一封信给蒋介石。一个月后,陈的妻子告诉蒋经国,陈甫玉已经在距离中苏边境只有几里的赤塔被捕。大概即在此后,蒋经国曾一度被取消候补党员资格。苏联有关方面的结论是:“我们不要忘记,蒋经国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我在苏联的日子》,《蒋经国自述》,第25页。
1936年12月,蒋经国申请成为联共正式党员。他在自传中表示,如果将来有机会碰到蒋介石,要“给他和他的党羽严酷的惩罚”。转引自余敏玲前文,第124页。同月15日,蒋经国被接受为第四类布尔什维克党员。所谓第四类,指的是“人民敌人”的子女。这说明,他是被作为特殊情况处理的。
蒋介石拒绝宋蔼龄以承认《伯力协定》换取蒋经国回国的建议
尽管蒋经国痛骂蒋介石,宣布与其断绝父子关系,但是,他是蒋介石的亲生儿子,留苏不归,蒋介石还是怀念他的。
名义上,蒋介石有两个儿子,蒋经国与蒋纬国。两个儿子的性格很不相同,经国朴实,纬国活泼,蒋介石曾称:“经儿可教,纬儿可爱。”但是,蒋纬国是戴季陶与日女重松金子所生,为蒋介石收养,蒋介石的嫡亲血脉,实际上只有一个蒋经国。
蒋介石对蒋经国的教育很重视,亲自为他制订课表,聘请老师,选择学校,写信指导。参见《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20年2月7日、3月4日、4月2日各日日记。
1920年11月30日,蒋介石与人谈起对经国的教育,觉得母亲的话很“陈腐”,深恐贻害经国,谈起来有痛心之感。蒋介石是孝子,在日记中批评自己的母亲,这是很少见的。1922年3月,蒋经国考入上海万竹小学四年级,蒋介石感到喜慰。8月4日致函儿子,要他每日写楷书一二百字,用心学习英文。10月13日,又再次致函,要他勤奋读书、习字,熟读《论语》、《孟子》等“四书”以及《左传》、《庄子》、《离骚》等书。函称:“目今学问,以中文、英文、算学三者为最要,你只要能精通这三者,亦自易渐渐长进了。”毛思诚:《蒋介石年谱初稿》,档案出版社1992年版,第82、102页。此后,蒋介石虽然公务日渐繁忙,但还是不断给经国写信,或给与鼓励,或给与指导。1923年11月,蒋介石正在莫斯科访问,于27日致函,鼓励他学英文要勇于开口:“凡是所学的东西,总要能够应用才好。如其单是牢记其方法成句,而不能应用,那学问也就枉然了。”毛思诚:《蒋介石年谱初稿》,第148页。1924年5月,蒋介石正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于1日寄函,询问其曾否看《曾文正家训》。月底,又致函称:“曾文正公言办事、读书、写字,皆要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耳到,此言做事时,眼、心、口、手、耳皆要齐来,专心一志,方能做好。”毛思诚:《蒋介石年谱初稿》,第282页。
蒋介石之所以对蒋经国的教育抓得如此之紧,说明眷爱之深与期望之大。蒋经国留苏不归,久无音讯,蒋介石盼望儿子归来,自是人之常情。但是,此后一段时期中苏关系的恶性发展,使蒋介石感到蒋经国归来的希望很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