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与蒋介石反目纪事
时间:2024-07-31访问:18来源:历史铺
蒋经国与父亲蒋介石(新浪读书配图)
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挥师北伐。7月27日,蒋介石从广州出发去湖南前线指挥作战。随着北伐军的节节胜利,蒋介石也于8月下旬率总司令部继续北进。
苏联原本担心中国在国民党领导之下取得全国统一,将会刺激日本与英国干预,现在疑虑已消。蒋介石在苏联武器援助和苏联军事顾问布鲁彻将军协助下,用兵神速,长沙首先克复,武汉三镇旋即落入国民革命军手中。蒋介石部队势如破竹打到长江时,已有34个各地军阀见风转舵,加入国民党。
1926年8月,莫斯科报纸报道,蒋介石在北伐军攻占华中重镇长沙之后宣称:“革命要成功,就必须联苏以推翻帝国主义,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环”蒋介石的调子唱得很响,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旗帜举得很高。莫斯科方面绝大多数人被蒋的言论所蒙蔽,非常认真看重蒋介石的这番革命言论。革命热情高涨的蒋经国尤其认为它们证实了父亲乃是真正的列宁信徒,甚至是托派的信徒。
斯大林在11月间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七届大会上,引用北伐成功作为他政策英明的证明。斯大林相信,国民党会听命行事,在国民党领导下统一的中国,将会维持和苏联的友好合作关系。他甚至相信国民党的领导权“无可避免”将落到劳工阶级手中,中国的资产阶级将会出走,或被清扫出国民党阵营。斯大林依然认为,中国统一之后将刺激日本坚定掌握整个东北地区的霸权。当蒋介石向北挺进之际,斯大林开始认为,在中国积弱、分裂的现状面前,日本的扩张主义野心恐怕会更膨胀。因此,中国南方若出现国民党一再担保的友好强邻,乃是符合苏联利益的发展。国民党事实上亦派员以“副会员”身份出席11月间在莫斯科举行的苏共党代表大会,代表蒋介石向苏联“同志”提出报告的代表不是别人,正是蒋介石的首席秘书邵力子,而他儿子邵志刚正在中山大学学习。
刘伯坚获得了冯玉祥的信任,冯希望多派点共产党员来西北军。中共中央决定从莫斯科、黄埔军校、中央北方局抽调一批富有实践经验又有较强工作能力的优秀干部,到西安去改造西北军,壮大革命力量。邓小平带头报名。1927年1月,邓小平和二十多位同学离开莫斯科,冯弗能、冯洪国、冯弗伐都来车站送行,因为这是第一批从中山大学派到父亲部队的政治工作人员。邓小平一行加入了“基督将军”冯玉祥的部队,担任西安中山军事学校政治处长。
他们回国的时机正是中国局势大动荡的紧要关头。桂系将领白崇禧、李宗仁率领的一支国民革命军刚刚解放了蒋介石的故乡浙江省,通往上海之路已经敞开。起先,武汉的国民党中央(包括共产党人在内),希望继续往北京进军。蒋介石则另有打算,坚持先攻上海。如果他能掌握上海,就能掌握庞大的财政资源,可望获得列强承认国民政府,也就不再需要事事仰承苏联鼻息。
北伐军的进展出乎意料的迅速。1926年10月,北伐军已席卷两湖和赣闽。就在这个时候,南方革命政府的权力中心分化。北伐军于11月8日占领南昌,蒋介石为了控制党政大权,要求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迁来南昌办公,唯他马首是瞻。1927年3月10日至17日,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汉口召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联合挫败了蒋介石准备在南昌另立中央的企图,通过了限制蒋介石个人独裁的一系列决议。南昌以蒋介石为首的总司令部和武汉以汪精卫为首的国民政府,唱开了对台戏。宁汉分裂的症结在夺权,国民党内的左翼提出“反对军事独裁”、“党权高于一切”的口号,对象是蒋介石、张静江。蒋介石握有枪杆子,兼有国民党内的右翼集团做后盾,加上上海财团的大量经济援助,哪里会买武汉政府的账,什么“党权高于一切”?扯淡!老蒋就是要搞“军事独裁”。于是掌握军权的北伐军总司令向武汉的政客、书生们全力反击。
很多俄共领袖和共产国际的官员对中国事态的逆转毫无准备,还在那里为蒋介石唱赞歌。
整个3月份,《真理报》和苏联媒体都盲目乐观,都在鼓吹蒋介石不得不服从革命群众意志的老调。
3月21日,上海80万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总罢工,随即转入第三次武装起义,在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一举占领上海。随后北伐军不费一枪一弹开进上海市区,上海掌握在革命者手中。这大出蒋介石的意外。
消息传到莫斯科,苏联首都报纸出版号外,兴奋的群众挤满街头狂欢。“中大”学生们狂喜一团,犹如晴天霹雳,有的彼此拥抱,相互握手,有的涕泪交流,难抑喜悦情绪,一遍一遍地高呼:“上海是我们的了!”早饭后,学生们涌进礼堂,举行庆祝大会,会后,又涌出校门,集队上街游行,边走边喊口号。《国际新闻通讯》记下当时苏联的反应,“中大”学生的回声:“上海收复的消息,今晨在莫斯科传开,首都人民一致欢欣鼓舞。工厂下班后,各地纷纷集会,听取革命军大捷的意义。下午4点,第三国际广场前,逾千群众集会。孙逸仙大学的学生结队游街时,担任前导。墨兹同志、卡洛罗夫同志以及中共代表,在群众大会上讲了话。集会至黄昏始散。”
中山大学学生在校内开会欢庆,并发贺电向蒋经国的父亲恭喜。蒋经国得意得很,鼓动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共产国际总部去游行集会。当队伍集合齐后,小蒋一马当先,站在学生队伍前排,冯洪国、冯弗能紧紧跟随,率领数千名工人在共产国际总部前集会,群众活动持续到深夜。此后数天,中国学生走到哪里,都受到民众欢呼喝彩。
《真理报》发表以“上海胜利的世界历史性意义”为题的社论,大胆预言“光复上海,是使中国向左转的推动因素,增强了中国无产阶级所扮演的角色,和获得中国无产阶级执政的希望”。
热情开放的俄罗斯少女围着中国留学生频送秋波,认为这批人是未来中国的领袖群。比较大胆的,“甚至主动献身,要求他们带回中国”。
就在莫斯科“因胜利冲昏头脑”的时候,由左派控制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武汉召开会议,发布命令,要求蒋介石接受军事委员会节制。中执会又把蒋在党内的职位转移给其主要对手汪精卫。这一来,局势急转直下。蒋介石与陈果夫兄弟、戴季陶、吴稚晖等一小撮亲信,就当前严峻态势密商对策。
汪精卫在4月1日抵达上海。翌日,吴稚晖显然在蒋氏暗示之下,向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秘密会议提出一封信函。中央监察委员会虽然只是顾问咨询单位,却由保守派人物占主导地位。这封信开门见山,直言建议把中共党员“清除”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一致通过了这项清党提案。决议案要付诸实行,必须盖上党部关防大印,可是关防大印在武汉,陈立夫于是设法在上海复制了一颗党部大印,堂而皇之地盖在了决议书上。
北京的军阀紧密配合,举起了反共的屠刀。4月5日,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部队在北京闯进苏联大使馆,逮捕藏身其内的中国共产党员,扣押藏有秘密文件的保险箱。文件详细记载着苏联涉入中共的地下渗透活动及近来街头群众运动的状况。张作霖把20名逮到的共产党员绞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李大钊。蒋经国在北京念书时,就认识李大钊,而且相当佩服他。
国民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在上海再度开会,成立一个委员会,执行清党任务。清党始于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军队进攻上海总工会,乘中共方面毫无准备之际使出杀手锏,用机枪扫射在工会机关和街头反抗的工人,把共产党工人纠察队解除武装,没收3000支步枪。次日,上海全市20万工人罢工,上海市总工会又在闸北青云路召开群众大会,会后,工人高呼“还我武装”、“打倒新军阀”口号,冒雨游行。游行队伍走到宝山路三德里附近时,遭遇反动军队的机枪扫射,上百名工人、市民当场毙命,伤者无数,尸横满街,血流成渠。
蒋介石心一狠,掉转枪口,白色恐怖笼罩了整个上海。以往意气风发的工人纠察队、地下党,转眼间失踪或被屠杀,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者成了“国军”的刀下冤魂。据统计,几天之内,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者达三百多人,被捕者五百多人,逃亡失踪者五千多人。
国民党称这次血腥屠杀为“清党”,中共则称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或“四一二大屠杀”。第三国际原寄厚望于唐生智、冯玉祥和蒋介石较量一下。不料这最后的希望亦告落空,唐、冯倒戈与蒋联手,武汉政府随即解体。5月17日,蒋介石召集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议,决定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与武汉的国民政府分庭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