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自大狂屈原――解剖《离骚》

时间:2024-07-31访问:9来源:历史铺

知道《离骚》是屈原作品的人很多,但读过《离骚》的人很少,能够背诵《离骚》的人就更少了――我估计。很不幸,我居然能够背诵《离骚》。背了多少遍?一千多遍吧,至今每天还在背着。只要是走路或者乘车,当脑子里没有其他东西可想,我便“帝高阳之苗裔兮……”背诵起来――当然是默诵。 我背诵《离骚》并不是我多么喜爱屈氏的作品,而是它的佶屈聱牙――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比绕口令还难,就是前言不搭后语,驴唇不对马嘴。这样的文字背诵起来,可以锻炼大脑,以防得老年痴呆症。所以,我就是背,基本不去想这些语句表达什么意思。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终于还是“知道”了这位屈老先生究竟嘟哝了些什么――普天之下,除了几个死人,从国君到大臣,从贵族到百姓甚至屈氏自己的学生,没有一个好东西,就他屈原一个人是好人。这也没有什么,关起门来,自己写点什么东西,自吹自擂,骂骂别人,出出闷气,别人也不知道,自己还可能由于出了闷气而身体好起来。不料,这谬种竟流传开来,一传传了两千多年。 一些无才补天、枉入红尘、于国于家无望的落魄文人,不知反省自己,却学起屈原的样来,胡言乱语一番,骂天骂地骂人。这也没有什么,中国的百姓照样过日子,中国的民族在这些无聊文人的怒骂哀鸣中也从未停下过前行的脚步。后来又有人牵强附会,说是五月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其实这端午节本来与这位屈老夫子毫无瓜葛。这以讹传讹又过了不知多少年。这也没有什么,端午节是不是为了纪念屈氏,老百姓也没有多想。老百姓照样在端午节吃粽子,燃艾叶,喝雄黄酒,赛龙舟。不料,竟然还有人为这位不着边际地谩骂别人不知羞耻地标榜自己的屈氏戴上了一顶“人民的诗人”的桂冠,着实令我瞠目结舌。 总之,我这回是真的不满起来。但不满归不满,还是让我们解剖解剖《离骚》来说话――据说《离骚》最能代表屈氏的人格和品行。 屈氏在《离骚》中首先就是不遗余力地吹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