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唐才子杜牧
赤 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是个大才子,世人称之为“小杜”,以别于杜甫。他的诗、赋和古文都写得很好,著名的《阿房宫赋》入选了《古文观止》和中学课本,几乎人人都能随口哼出几句。
杜牧还是个*才子,“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都是他的名句。说来上帝造物,也真是有趣。梁简文帝萧纲曾经说:“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慎,文章且须*。”
讽刺的是,我们的*才子杜牧却是立身与文章一并*,而且他那立身的*,似乎更在他的文章*之上。中国历来有文如其人之说,似乎人格很差的人,文章也好不到哪里去。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即以杜牧而论,他的诗文,实在是好,性情摇荡,蕴藉*,比如他那些描写寄情声色、颓废放浪生活的篇章: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读了这诗,你是否也觉得真好?宋人敖陶孙有一段著名的话,把许多一流诗人的诗歌风格作了对比,我们不妨一读: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子建如三河少年,*自赏;鲍明远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谢康乐如东海扬帆,风日流丽;陶彭泽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韦苏州如园客独茧,暗合音徽;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叶微落;杜牧之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刘梦得如镂冰雕琼,流光自照;韩退之如囊沙背水,惟韩信独能;孟东野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柳子厚如高秋独眺,霁晚孤吹……苏东坡如屈注天潢,倒连沧海,变眩百怪,终归雄浑。敖陶孙说杜牧诗歌的风格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可见其风华掩映之中,又自有其骨气豪宕的一面了。这就是杜牧,*蕴藉的杜牧,才气横溢的杜牧。
但是,可贵的是,他还有另外一副面孔——一副异常深刻、异常具有历史沧桑感的面孔。他的这副面孔,尤其叫人心折。比如他的《阿房宫赋》和《赤壁》诗。在我看来,杜牧是唐代除刘禹锡之外第二个最具历史感的诗人。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公元208年,曹操经过多年经营平定北方后,踌躇满志,横槊赋诗,亲率八十万大军,剑麾南指,席卷荆州,直指东吴,意图一举统一中国。但他小看了两个人: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和三十四岁的周瑜,结果“青年打败了老将”。诸葛亮初出茅庐,舌战群儒,最终促成孙刘联合抗曹。周瑜雄姿英发,“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一战而奠定天下三分的政治军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