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徐庶进曹营并非一言不发

时间:2024-07-31访问:7来源:历史铺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徐庶(翟万臣饰)   有一部工具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徐庶为刘备谋士,辅佐刘备对抗曹操。曹操将徐母挟持到曹营,并假借徐母的名义写信召徐弃刘奔曹。徐母以为他背叛刘备,怒恨而死。徐庶深感刘备知遇之恩,从此他在曹营对政事始终一言不发。”这段故事衍生出一个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个歇后语因其流传甚广,遂使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进入了一个误区——   《中国历代名人传》载:“徐庶,字元直,长社人。建安十二年,刘先主访士,庶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对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先主三往乃见。十三年,庶母为曹操所获,卒辞先生,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操。”   这段记载中,并无“一言不发”的记载。正史里边是怎么说的呢?   正史无传附诸葛   虽然在《三国演义》等文艺作品中,徐庶也算得上是一个重要人物,但在陈寿所撰的《三国志》中并无他的一席之位。   作为“伯乐”,徐庶是附在他所推荐的“千里马”——诸葛亮的本传中与读者见面的。   《三国志》共有两处提到徐庶。   这两处是: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先主在樊(城)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这两段记载均出自《三国志·蜀·诸葛亮传》。   我们不妨拿这两段记载去对照一下《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是以伍子胥“佯狂于市”的形象出现的。他投靠刘备之后立下的第一功就是大败曹军于博望,因为这次战役系以少胜多,遂使他的名声大振,消息传到洛阳,曹操大为震惊,为了将徐庶罗致于自己的麾下,他派人去骗了徐的老母,然后,又命人伪造徐母的书信诱徐庶去洛阳,徐庶果然中计。徐母见儿子突然来到,十分吃惊,问明真相以后,十分愤慨,转到后堂悬梁自尽。《三国演义》还专有一诗赞之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