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左宗棠初会林则徐全身尽湿

时间:2024-07-31访问:6来源:历史铺


一带能臣左宗棠   三十六岁的洪秀全,在广西的金田村听到了儿子出生的消息,面露笑容的时候,六十五岁的林则徐却在湖南的长沙为人生的夕暮而叹息。   秋深了。季节上已快到冬天。   “霜侵病树怜秋叶”——林则徐一直在脑子里回味着离开云南昆明时所作的这句诗。   按照律诗的规则,必须要有“对句”。林则徐为“秋叶”所选择的对句是“夕晖’——夕阳,   夕刚正在西沉——林则徐已经这样地来看自己的人生。   八年前,朝廷追究鸦片战争的责任,决定把他降职发往新疆效力,由于暂时还要担当监督东河修复工程的任务,实际上一午多以后他才赴新疆上任。三年后,他在天山南北路的开垦事业上做出了成绩,遇赦而重新被任命为陕西巡抚(省长)。按着在一年后。被任命为云贵(云南和贵州两省)总督,到昆明上任,云南存在着汉族与回族矛盾的严重问题。   他作为总督在昆明滞留的两年多期间,基本上解决了长期未得到解决的矛盾。他作为政治家的工作是顺利的。但在他人生的历史上,在昆明的时期不能不说是暗淡淡的时期,在任期间。他失去了“糟糠之妻”淑卿,他自己也经常当是疾病缠身。   林则徐曾多次向北京的朝廷要求隐退,但未获得道光皇帝的准许。皇帝的打真是。边疆的问题一旦解决,就把林则徐叫到北京,任命为枢相(军机大臣),担当政治顾问。但了解到林则徐失去件们,本人有病也确属事实。道光皇帝终于准许了林则徐辞职还乡。   林则徐准备从云南的昆明返回故乡——福建的侯官。   在林则徐被谪到新疆时。他的夫人在故乡照看门户。但当林则徐到云南赴任时,夫人则坚决要到任地去。   人们一再劝阻她,说“昆明是个很偏僻的地方”。但她什么也不说,只是一味地摇头。   林则徐从西安经四川的成都去昆明。他获悉了故乡的妻子的情况,回信说:“来吧,不过不要急,慢慢地来。”他是最理解妻子的心情的。   林则徐夫人深知门己的生命已经所余无儿,她渴望能同丈夫一起度过自己的余生。如果继续待在福建,那就会再也见不到丈夫了。那样的话,怎样爱护身体也没有什么意义。   林则徐夫人淑卿来到昆明一年多,于去年十月十五日离开了人世。站住她临终的床前的亲人。除了林则徐外,还有三个儿子汝舟,聪彝和拱枢。   在她消瘦憔悴的脸上,流露出这样的表情。还是来到这里好啊!   在这以后,林则徐更加坚定了辞职还乡的决心。   封建时代官僚估奉的原则是“身命献于君国”。当积劳成瘁辞官时,所剩下的只不过是骸竹。正是出于这样的思想,所以在辞呈中往往采取“乞骸骨”或“乞身”的说法。   林则徐在离开昆明时所写的诗中,有“乞身泪满老臣衣”的诗句。   林夫人去世的第二年九月,林则徐卸职回乡的愿望得到了满足,他带着儿子,守护着夫人的棺柩,踏上了归途。   他们经过贵州,走清水江的水路。顾清水江而下,进入湖南后,这条江輓叫做沅江。沅江怂一条大河,它的水系与湘江水系会合在一起。林则徐一行进入湘江,奔赴长沙。   这次旅程并无急事,但到这一带稍微加快了行程。妻子去世一周年的忌辰——十月十五日就要到来了。   “希望能在一个繁华的地方。为她做一做一周年忌辰的佛事。……”林则徐心里这么想。   从云南到贵州,沿途没有太繁华的城市。湖南的省会长沙是这一带最大的城市,而且那里朋友也很多。他从昆明出发时就预定十月十五日到达长沙。   果然赶上了,这一天到达了长沙。   一周年忌辰的佛事是在船上举行的。为了不给别人增添麻烦,到达长沙之后,林则徐一家仍然尽量在船七住宿。   在夫人的灵前点上香,船中弥漫着香气。   “不会让你久等啦!”林则徐抚着妻子的棺柩, 内心里默默地这么说。   他早巳感觉到了人生的夕暮。   必须要考虑的是应当留下些什么,而不是应当做什么。他的体力已经日益衰退,只足感到什么地方似乎还残留着一丝气力。   这个国家应当怎么办?   林则徐担任国家大员,从事政治三十年。他认为自己最后的任务是把自己的经验,以及根据这些经验而得出的见解留给后人作为参考。因此,他必须要更为详细地了解一下国家的状况。   长沙有一个人能给提供这样的情报。林则徐到长沙来,除了为妻子做一周年忌辰的佛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会见这个人。   林则徐还没有见过这个人,但是经常听到他的名字——这人是湖南湘阴县人,名叫左宗棠。   “舆地兵法”这个词不知怎样解释才好。   “舆”足轿、车之类叮以乘坐的工具。因为大地载着万物,所以把肚界或地球称作“舆地”。   如果把它解釋为“世界兵法”,这对大家也是陌生的。它也许有点近似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纳粹统治德国时盛行的“地政学”。   舆地兵法家就是研究天下的地势,气象,产业、人情、政情和文化,研究怎样才能推进富国强兵政策的人。林则徐是个讲求实际的政治家,他对这一类的人物一向有着兴趣。   “什么道义之类,现在不用说教也是可以明白的。我希望能有人能教给我一些我不明白的事情。……所剩的时间已经很少了……”林则徐现在是这么想的,他已经变成一个爱惜时间的人了。   不,他从年轻时期就讨厌空沦原則、白费时间。他一向对重视实际政治,经济问题的所谓公羊学派感到亲近,同这方面的人物交往。现在已成故人的龚自珍就是公羊派的人。 失去他,林则徐感到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另外,魏源也是属于这一系统的人物。林则徐曾把门己在广州收收集的资料交给了他。   这位魏源已经科举及第,中了进士,现在担任州知水。但林则徐却认为。“太没意思!……当上知事就没有学习的时间。我希望他能做更電要的工作,或者钻研学问。……”   林则徐一向和魏源有书信往来。对方的来信中经常诉说由于没有时间研究舆地兵法而觉得苦恼。   魏源已经当了没有意思的行政官员,现在首屈一指的舆地兵法家恐怕就要推湖南的左宗棠了。   林则徐也早巳听说过左宗棠的名字。   他任江苏巡抚时,先辈两江总督陶澍就经常谈起左宗棠。那是十年前的事,当时的左宗棠只不过二十五、六岁。陶澍是湖南人,家乡观念很强。他经常说:“湖南有个左宗棠, 虽然年轻,却是个杰出的舆地兵法家。他很快就会崭露头角的。”过了一会儿,他又补充了一句:“不过,他是个很怪的人。……”   林则徐在重新被起用之后,重用了两个人——一个是张亮基,另一个是胡林翼。   胡林翼是前面提到的陶澍的女婿,也是湖南人。他在道光二十年(一八四0)任江南乡试副考官时,因有点小错误而被降职。第二年因父丧回乡,四年闭门不出仕。   林则徐也是从陶澍那里听到胡林冀的名字和他的才能的,所以在担任云贵总督后,把胡林翼从湖南叫到云南,充当自己的左膀右臂。   “季高(左宗棠的別号)比我的才能人多了。 ……世上总是有些不平呀!……”胡林冀也向林则徐谈到左宗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