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窦妙

时间:2024-07-31访问:12来源:历史铺

窦妙简介

  窦妙(?—172年),汉桓帝皇后。扶风平陵人。曾祖窦融,官大司徒;父窦武,官大将军。公元165年被立为皇后。  延熹八年(165年),窦妙被选入后宫立为贵人。同年冬天,皇后邓猛女被废,窦妙被立为皇后。窦妙虽为皇后,却不得宠。桓帝宠幸采女田圣,这使窦妙怒火中烧,永康元年(167年)冬,桓帝封田圣等采女为贵人,不久后,桓帝驾崩。窦妙为发泄失宠之恨,竟在桓帝梓宫前,斩杀了田圣。  桓帝一生无子。他去世不久后,窦皇后掌握朝中大权。她决定立刘宏为帝。窦武有剪除宦官之意,但窦皇后却迟迟不能下定决心。后被宦官曹节找寻机会,挟持灵帝下诏杀了窦武和及其亲信。凡窦氏家族,一概徙比景。太后被迁往南宫云台。熹平元年(172年),窦太后病亡,葬宣陵。

出身显赫

  窦妙是汉章帝的窦皇后堂祖父的孙女,也就是开国功臣窦融的玄孙窦武的女儿,出身高贵显赫,尽管姿色普通,魅力欠奉,一进宫还是被封为贵人,但并不被桓帝所待见。虽然勉强进位中宫,仍然是有名无实,很少见到皇帝。但是依照惯例,窦皇后的父亲窦武晋升为城门校尉、槐里侯。而田圣仍然是桓帝心中的第一美人。  当时由于宦官专权,政治黑暗,一些正直文官和太学生团结在一起,以李膺、范滂、杜密、陈蕃、陈寔等人为首领,呼吁呐喊、抨击时政,成为一个与宦官对立的团体,被以宦官诬称为“党人”。  永康元(167)年,因为李膺依法处死了宦官张让的弟弟,引发了两个集团的全面对抗。宦官们诬陷李膺等人结党营私,诽谤皇帝,桓帝下令将李膺等三百余人逮捕下狱,并开除了为他们辩护的太尉陈蕃的公职。  窦皇后的父亲窦武和尚书霍谞先后上书,自愿罢官,为下狱的“党人”请命,而且在狱中的“党人”在招供中故意扩大打击面,把很多宦官家的亲戚子弟扯进来,因此就有不少宦官因害怕牵连自己也向桓帝求情。就这样桓帝才下令释放了这些党人,并命令把他们的名字记下,所有“党人”,一辈子也不准做官。这起事件,被称为第一次“党锢之祸”。  同年冬天,桓帝重病,死前下诏封田圣等九个采女为贵人,不久即去世,时年三十六岁,葬于宣陵。他一生三立皇后,后宫美女数千,却至死没有留下一个后嗣。

临朝称制

  窦皇后遂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她急召父亲窦武协商,经侍御史刘儵推荐,选中了汉章帝的哥哥河间王刘开的曾孙,汉桓帝的堂侄,十二岁的解犊亭侯刘宏为嗣,继承皇位。  作为皇后的窦妙并不受宠,面对田圣等人的娇宠势焰,她恪守妇德,不声不响,默默忍耐。等到桓帝一死,自己大权在握,真实面目就暴露无遗。桓帝灵柩尚未下葬,她就以田圣等人要为皇帝早死负责为由处死了田圣,并欲将其他众贵人一起处死,经中常侍管霸、苏康等人苦求,才饶她们一命,发送到桓帝陵园守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