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慈禧太后演义

时间:2024-07-31访问:8来源:历史铺

  【图书简介】-慈禧太后演义(插图本)  原名《西太后演义》,蔡东藩先生(1877-1945年)浙江省萧山县临浦镇人。他二十岁前已中秀才,清末以优贡生入贡,调遣福建省以知县候补。到省不久,看不惯官场恶习,称病归里。辛亥革命后,他即从事著作。蔡东藩先生的前半生经历了清末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军阀混战,目睹旧社会的种种痼疾,列强的步步入侵,祖国的日益衰微,因而忧国忧民,满怀激愤。辛亥革命以后,他在“小说救国”、“演义救国”的思潮影响下,写下了十几部历史通俗演义,为普及历史知识,做出了巨大贡献。本书中作者辑录大政,遍采遗闻,通过丰富的情节和人物心理的刻画,剖析了慈禧太后这个封建王朝没落阶段的最高统治者的腐朽本质,和她违抗历史潮流,螳臂当车的阴暗心理;揭露了她善搞阴谋的卑鄙伎俩,以及进行宫闱中争权夺利、荒淫无耻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历史情况。   本书的作者辑录大政,遍采遗闻,通过丰富的情节和人物心理的刻画,剖析了慈禧太后这个封建王朝没落阶段的最高统治者的腐朽本质,和她违抗历史潮流,螳臂当车的阴暗心理;揭露了她善搞阴谋的卑鄙伎俩,以及朝廷宫闱中争权夺利、荒淫无耻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历史情况。   【作者简介】 -慈禧太后演义(插图本)  蔡东藩(1877-1945),浙江萧山人。1890年(光绪十六年)考中秀才。1910年赴北京朝考得中,分发福建,以知县候补,因不满官场恶习,于1911年称病归里。其后长期以写作和在小学教书为生。抗日战争爆发,他不愿意在日寇的刺刀下生活,辗转避难,颠沛流离,逝世于抗战胜利前夕。清朝末年,严复、夏曾佑等人看中小说的巨大社会教化作用,企图借小说宣传变法维新思想;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流亡海外,创办《新小说》杂志,提倡“小说界革命”。自此,小说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包括“历史演义”在内的各种小说风起云涌。民国时期,此风相船,小说创作日趋势繁荣。蔡东藩是个爱国者,他为武昌起义、共和初建兴奋过,欢呼过,但不久即遭逢袁世凯窃国。蔡东藩幽愤时事,立志“借说部体裁,演历史故事”,以历史小说作为救国工具。自1916年至1926年的10年间,他夜以继日,笔耕不辍,陆续写成中国历代通俗演义11部,1040回,以小说形式再现了上起秦始皇,下讫民国的2166年间的中国历史,加上另撰的《西太后演义》,总计约七百余万字,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历史演义作家。出版以后,迅速风行,多次再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