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高宗赵构在金营的人质生涯

时间:2024-07-31访问:6来源:历史铺


南宋高宗赵构   斡离不(完颜宗望)决定放弃攻入开封这个非常不错的想法。   不是因为不想,而是实在没有办法。两路大军声势浩大,结果西路军被吸在太原动弹不得,半死不活;而东路军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在开封附近刨砖头已经很久了,结果刨了无数块砖,愣是连开封城的墙角都没摸到。   更要命的是,北宋的各路勤王大军已经逐渐向开封靠拢,现在想要攻入开封,谈都不谈,能保命回家就很不错了。   所以斡离不决定和北宋和谈,顺便捞点好处,毕竟大老远来一趟,不拿点礼物回家也说不过去。   宋钦宗也决定和谈,因为只有金军北退他才能腾出手来解决那个老是挖自己墙角的活宝父亲,真正地坐稳皇位。   至于金军的要求,宋钦宗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不就是要钱吗?大宋有的是!   鉴于宋人总是不讲诚信,已经被忽悠怕了的斡离不决定向宋钦宗要两个人,一个是宋人的宰相,另一个是宋钦宗的兄弟。   宰相是一抓一大把,但是兄弟可不是说有就有的。   宋钦宗也很无奈,这个斡离不真是个老狐狸,一点也不肯吃亏。的确宰相是一抓一大把,反正没了再任命个就行了。可是,兄弟问题可就难办了。谁都不是傻子,哪个亲王会明知道是火坑,还义无反顾地往前跳。   金人“钦点”要的宰相,宋钦宗选定了少宰张邦昌,那个爱哭的小老头,不管他同不同意,反正这个黑锅你背定了。   战战兢兢的张邦昌并不知道,此次的金营之行,他不仅要背黑锅,将来还要搭上老命。   而金人要的亲王,这倒是有点棘手。   于是,宋钦宗在皇宫里召开了皇族会议。   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兄弟时,他的兄弟们的表现实在太让他失望了,平时在自己面前高谈阔论的众兄弟,如今个个都缄默不语。   无奈的宋钦宗决定给金人加价,说什么都不能强行把兄弟往火坑里推。   就在这时,一句“我愿意”从宫殿外传来,那雄浑的声音如暴风骤雨般响彻大殿的每个角落,久久不曾散去。   众人定睛一看,竟是平常谁也看不起的康王赵构。   只此一言,奠定了赵构日后南面称孤,拯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开端。   宋钦宗很感动,他没有想到在他的兄弟中竟有如此大智大勇的人物。但大喜过望的他又陷入了沉默,他知道,眼前的这个兄弟他很可能以后都看不见了。   宋钦宗拉着赵构的手,说道:“金国乃虎狼之国,从不讲信义,不像辽国久沾王化,此去生死未卜,望九弟保重。”   赵构面容冷峻,只是默默地点点头。   皇族会议之后,赵构回家同自己的母亲和妻子告别,他知道自己一去很可能就见不到从小和他相依为命的母亲以及他最爱的妻子。   此时,赵构的母亲韦氏正在宋徽宗的寝宫大哭大闹,他央求宋徽宗向钦宗求情,不要让赵构去出使金国。因为韦氏知道,名义是使者,而实际上就是人质,一旦撕破脸皮,人质就有如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他只有赵构一个儿子,从小跟他相依为命,在她的心中,除了儿子还是儿子,上天可以夺走她的一切,但决不能夺走她的儿子。   宋徽宗非常尴尬,也非常不耐烦,哭得那么夸张,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是自己驾崩了,影响实在太坏。   赵构看到母亲哭得那么凄凉,就跑过去拉起母亲,告诉母亲是自己愿意为国分忧的,请母亲不要为难父亲。然后他缓缓地向宋徽宗行礼,说此去可能再也回不来了,请父亲保重。   第二天,带着妻子的嘱咐和担忧,赵构出发了。    宋钦宗带着文武百官为赵构和张邦昌送行,赵构对大哥说道:“朝廷若有便宜,勿以一亲王为念。”他是带着必死之心走进金营的。   而与之同行的张邦昌听到赵构的话,当场就吓哭了。赵构铁骨铮铮,最讨厌的就是软骨头。于是,他冷冷地看着张邦昌,说道:“相公,无非是为国家排忧解难,你何必如此害怕?”   张邦昌十分惊讶,他深知出使金营的危险,宦海浮沉这么多年的他对能否全身而退实在是没有把握。可出身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康王竟如此冷静,甚至完全不把这危险当做一回事。   赵构的这份气度和胸襟让张邦昌深深折服,也许这就是张邦昌后来果断放弃皇位归政于赵氏的部分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