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雍正孔怀之谊

时间:2024-07-31访问:7来源:历史铺

 雍正:孔怀之谊未笃?

  作为帝王,雍正皇帝可以称得上是有为之君,正如他对于自己作出的评价,他说“朕反躬内省,虽不敢媲美三代以上圣君哲后,若汉唐宋明之主,实对之不愧。”他脚踏实地、精明果决、刚毅坚忍。论文治,改革赋役,整顿吏治;论武功,平定青藏,改土归流。虽未曾开疆拓土,但作为守成之君更为难得,他的励精图治,为后世盛传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作为帝王来说,他称得上是英明之主。但同时,他也是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人们往往忽视他对历史作出的巨大贡献,反而津津乐道于他的得位不正、残害手足等细节问题。其实,从雍正继位后,流言飞语便一直相伴。有人说他得位不正,坊间流传得活灵活现,仿佛亲眼所见,可惜直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确凿证据,只能如斧声烛影,成为千古谜案。退一步说,就算雍正真的用不正当手段夺取了帝位,也算不得名不正言不顺,都是龙子凤孙天潢贵胄,当然也都有资格继承大统,关键还是要看他做这个皇帝是否有利于国计民生,雍正在位十三年,算得上好皇帝,更何况康雍能和平传位,实乃国家之幸。

  至于他残害兄弟,关于这一点,似乎无可辩驳,因为铁证如山,无怪《清史稿·世宗本纪》末尾,忍不住评论道:“圣祖政尚宽仁,世宗以严明继之。论者比于汉之文、景。独孔怀之谊,疑于未笃。”即言作为皇帝,雍正政绩堪比文景之治,但是对于兄弟却刻薄毖恩。但大行不顾细谨,先不论唐太宗亦有玄武门之变,只说若雍正优柔寡断,放任允禩一党上蹿下跳,那么朝局必将大乱,他这皇帝之位,只怕还没坐热,就要被人篡夺,到时候,他的下场只怕比允禩等人还要不如,就更不用提他想付诸实践的诸多改革计划了,铲除异党实在是题中应有之意,更何况,雍正并非是孤家寡人,他有真正贴心换命的手足兄弟,那就是十三弟胤祥。可惜,其中真情往往为人所忽略。

  胤祥:一生祸福系于一人

  十三子胤祥,一生命运坎坷,大起大落,翻阅清朝各类官修史书,在康熙四十七年至康熙六十一年,这十四年间,皇十三子行踪成谜,因此给人讳莫如深之感,《清史稿》如此,《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如此,《皇朝文献通考》亦是如此,正因为官史中许多事情语焉不详,才更能引发人们寻幽探奇之心,诸多离奇猜测便由此而生,何况其中还有有心者刻意推波助澜。正是因为官修史书中记载的怡亲王事迹留下了一段空白,因此,人们有理由相信,他的人生起落与一人息息相关,那人便是他的四哥,后来的世宗皇帝。

  胤祥原为康熙爱子。康熙三十七年,胤祥十三岁,由本年开始,至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九月,康熙带着他拜谒祖陵,视察河工,巡幸塞外江南,十年间出巡达三十次,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他皇子间或随驾,唯独他次次不落,如果这还不足以说明圣祖对其宠爱有加的话,那么康熙四十一年冬十月壬午,康熙和群臣的一次互动就足够说明一切,皇帝在向臣僚述说自己如何喜欢临帖,如何坚持不断,并亲书大字联以示诸臣,之后“又令内侍引诸臣至行宫左厢,恭视皇四子、皇十三子书联,诸臣环立谛视,无不欢跃钦服”。此时的圣祖皇帝,也只不过是一个迫不及待向别人展示自己儿子才华的普通父亲,只有在听到别人的赞扬后才能够满足其自豪的心理,人同此心,为人父母者,当能体会康熙的这种心态。雍正年间所修《八旗通志初集》中,称胤祥为“圣祖钟爱甚笃,省方巡幸,恒命扈从,恩宠优渥。”正是此时的写照。因为皇帝的如此眷顾宠爱,以至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前后,皇八子允禩的老师何焯在给家人的信中,称“十三殿下(指皇十三子胤祥)”乃康熙帝所“钟爱者”。当时虽未废太子,皇十三子也已经成为太子的威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