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什么是“汉学”

时间:2024-07-31访问:6来源:历史铺

日前参加某“海外汉学”研讨会,参会者对“汉学”应该怎样定义,多少还有些疑惑。我也插了几句,感觉不能尽意,于是想写成一篇文字,把这个概念拿来辨析一番。

“海外汉学”是中国独有的学术领域,外国没有的。外国人研究“汉学”,不研究“海外汉学”。既然有“海外汉学”,似乎也应该有“海内汉学”或者“国内汉学”。譬如做贸易,有海外市场,就有对等的国内市场;搞学术,有外国哲学、西方哲学,就有中国哲学。可是,偏偏没有“国内汉学”;不但没有,连“汉学”我们也没有。“汉学”(Sinology)是外国人从事的学术,这门学科本来就是海外的,所以,当“海外”和“汉学”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构成“海外汉学”(overseasSinol鄄ogy)时,从修辞上说就犯了同义反复(tautology)的毛病。所以,莫东寅当年发表《汉学发达史》(1949),书题并不称“海外”,因为“海外”是赘余。但我们没有必要这样死抠字眼。修辞是一回事,语用是另一回事。尤其现在,“海外”这个修饰语已经省不得,比如北外的“海外汉学研究中心”(ResearchCentreofOverseasSinology),如果删去“海外”,听起来倒像是个外国的学术机构了。

“海外汉学”这个词儿,我敢打赌在一般词典上是查不到的。不过,“海外汉学”就是汉学,一查“汉学”就查到了。“汉学”是门什么样的学问呢?从《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汉语大词典》到《辞海》,都说“汉学”是外国人对中国事物的研究。其实,把“汉学”还原为Sinology,看看原语的词典,好像外国人自己并没有这样的说法,规定Sinology一定是要由他们来研究,中国人不能或不必研究的。比如《牛津简明英语词典》(外研社,2000)上说,汉学就是“对中国语言、历史、习俗等等的研究”;《韦氏新世界美国英语词典》(Webster’sNewWorldDic鄄tionaryoftheAmericanLauguage.2ndCol鄄legeEdition.1980.)上说,汉学是“对中国语言、文学、艺术、习俗等等的研究”;《韦氏英汉大学词典》(商务,1997)上,把汉学定义为“中国问题研究”,细分的话,就是“有关中国的语言、文学、历史、政治、风俗等的研究”。

当然,与“汉学”相当的研究领域在中国也是有的,只是另有名号罢了。跟“汉学”最贴近的词儿,大概是“国学”。如果嫌“国学”这一概念笼统,不妨把它切成若干块,叫“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国(传统)语言学”等等。“汉学”也好,“国学”也好,其实是同一个领域、同一些对象,只是研究者有里外之分。

汉学包括的方面应该是很多很广的。上面引述的几本英文词典,在释义时列举了主要的几个方面,三到五个不等。我们注意到,排在第一位的都是“中国语言”。再看几部其他欧语的词典。《朗氏德汉双解大词典》(外研社,2000)对Sinologie的解释是:“一门研究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学科。”《当代德语词典》(柏林科学院出版社,1984)上的释义略窄一些,但也把语言排在前面:“一门研究中国语言和文学的学科。”又如《新简明法汉词典》(商务,1983),词条sinolo鄄gie的释义是:“汉学。(有关中国语言、历史、文物等的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