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袁世凯妻妾内斗:大姨太把二姨太绑桌子上毒打

时间:2024-08-25访问:31来源:历史铺

晚清民初的枭雄袁世凯有一个大家庭,他有1妻9妾,17个儿子15个女儿,再加上儿媳、女婿以及孙辈,那真是人丁兴旺。

不过,凡是大家庭都不太好管理,全家和睦很难实现,尤其是妻妾之间。

袁世凯妻妾内斗:大姨太把二姨太绑桌子上毒打

袁世凯17岁娶妻于氏,两人结婚的头两年,感情挺不错,但因为一个玩笑,竟留下了终生的芥蒂。

有一天,袁世凯看到于氏经常系一条红色绣花缎子的裤带,就和她开玩笑说:“看你打扮的样子就像个马班子。”她听了立即严肃起来,反击道:“我不是马班子,我有姥姥家。”她这句话意思是说她是一个明媒正娶的大太太,她也不是姨太太生养的。

于氏的讥讽揭了袁世凯的短处,他的生母正是一个姨太太。袁没想到于氏倒打一耙,一怒之下,从此失去了对她的宠爱,既不再和她同房,也不让她管理家事。

两人见面之时,只有很尴尬的一问一答。袁世凯:“太太,你好!”于氏:“大人,你好!”此外,就没多少交流了。

于氏空有“正宫”的名分,没有任何女主人的实际。袁世凯把所有家务,都交给姨太太处理。

袁世凯将9名姨太太分成两个小组,第一组由大姨太太沈氏率领,管教二、三、四三个姨太太;第二组由五姨太太杨氏率领,管教六、七、八、九四个姨太太。

这两个小组内部,那可真是热闹非凡,各种矛盾冲突错综复杂。两位组长的“管教”方法,非打即骂。沈氏是jinu出身,早年曾资助落魄的老袁谋出路。袁非常宠爱她,让她主持家务,甚至以正妻身份出现在一些外交场合。

凭借着老袁的宠爱,沈氏对来自朝鲜的二姨太太金氏严加管束,或者说对她进行虐待。金氏过门不久,不知何故惹怒了沈氏,沈氏竟把她绑在桌子腿上毒打。沈氏下手很重,给金氏留下了残疾,左腿终生不能伸直。

​杨氏来自天津小户人家,心灵手巧,遇事有决断。袁世凯后期最宠爱她,让她管理整个家务,谁不服从她的约束,她就让老袁出面。不用说,杨氏在家里也是飞扬跋扈,对其他几个姨太太毫不相让。有一次她和金氏闲聊,聊着聊着就吵起嘴来,吵到激动处,就动了手,打得不可开交。金氏顾及杨氏当时的地位,明显处于下风。佣人赶紧报告老袁,等他亲临现场大声喝止,这才平息一场武斗。

更可笑的是,1915年袁世凯倒行逆施准备称帝的时候,几个姨太太竟然为了“妃”、“嫔”的封号,当面和袁世凯吵起来。六、八、九3个姨太太威胁说,如果不封她们为“妃”,她们就要带着孩子回彰德去住。吵来吵去,老袁不胜其烦,长叹一口气说:“你们别闹啦!你们都要回彰德,等着送我的灵柩一块儿回去吧!”

其时真是一场宫斗上演呢。

话说回来,旧社会大户人家的三妻四妾,彼此之间都是龙争虎斗、争风吃醋,袁世凯家自然也不能例外。

参考资料:袁静雪《我的父亲袁世凯》,张永久《袁世凯家族》XLW

袁世凯,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仍然记得历史课本上市这样评价的:窃取辛亥革命劳动果实;不管历史怎么评价,这个人的生活习惯却是非常严谨。比如,他每天按时起床,按时吃早餐,按时吃午餐,按时吃晚餐,按时睡觉。睡觉时,由几房姨太太轮流侍寝,每人一星期,公平分配,童叟无欺。


袁世凯妻妾内斗:大姨太把二姨太绑桌子上毒打

但是正是这样有规律的生活,他也仅仅才活到了57岁,按照道理来说,当时他的生活水平应该是那个时候最高的,尽享晚年是应该不成问题,反而中年一过就一命呜呼,后来人们整理发现,其实与他的一个特殊嗜好有关!

袁自小身体强壮,后来又进军队历练,人们因此有理由推断,中年以后的袁即使染疾,也不至于就此撒手归天。殊不知袁身体后来的所谓健康强壮,其实恰恰掩盖了这表象后面的不良生活方式。简言之,袁的短命,其实早已为他的不良生活方式所决定了,诚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但是袁世凯从二十五六岁起就天天吃补品,经常会一把一把地将人参、鹿茸放在嘴里嚼着吃。同时,他还雇用着两个奶妈,他(袁世凯)每天就吃这两个奶妈所挤出的奶。这种情况持续了很多年,直到他56岁时,自己曾黯然叹道:“我的身体不行了,参茸补品不能接受了。”


袁世凯妻妾内斗:大姨太把二姨太绑桌子上毒打

对的,就是过度进补,尤其是喝人奶,专家研究可能是进补太多才导致了他的尿毒症。由此可见,吃的好不如身体好,多锻炼,才是健康之路。

核心:袁世凯有一妻九妾,共生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儿孙总和达79人。这17个儿子都有什么归宿呢?

中国人喜欢说盖棺定论,但有的人明明盖了棺,却无法轻易定论,比如袁世凯。袁世凯是中国近代最复杂的历史人物之一,他究竟是窃国大盗还是共和元勋?史学界颇有争议,近年来已有很多较新的论著。

今天不说袁世凯,说说他的17个儿子。

袁世凯有一妻九妾,共生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儿孙总和达79人。

长子袁克定,一个差点当上皇帝的“皇太子”。只可惜袁世凯的皇帝只做了83天,就在全国的强烈声讨中病重而死。一心鼓吹复辟帝制的袁克定,也从此被称“坑爹”。

袁克定晚年生活潦倒,靠表弟张伯驹接济。但是,他很有气节,宁可吃窝窝头也不当日本的走狗汉[jiān]。

据张伯驹的女儿张传彩口述回忆:晚年的袁克定干瘦、矮小,穿一身长袍、戴一小瓜皮帽,拄着拐杖,走路一高一低瘸得很厉害,一个脾气有点怪的老头……有人向父亲问及袁克定的事情,父亲才说起来:抗战时期,袁克定的家境日渐败落,他原来还想找关系,求蒋介石返还被没收的袁氏在河南的家产,但被拒绝,袁克定只好以典当为生。

华北沦陷后,日本情报头子土肥原贤二还想笼络袁克定,要他加入华北伪政权,希望借助他的身份对北洋旧部施加些影响。袁克定几次跟父亲提到这事,那时他经济已经很困顿了,他掂量再三,说出任固然有了财源,但也不能因此而做汉[jiān]。据说袁克定还登报声明,表示自己因病对任何事不闻不问,并拒见宾客。

据说,袁克定三十年代初,最穷困潦倒的时候,靠一个老仆人到街上捡白菜帮子、蒸窝窝头充腹。吃饭时,他仍习惯戴好餐巾,用西洋刀叉将窝窝头切成片,佐以咸菜进餐。

次子袁克文,大名鼎鼎的民国四公子之一。他是个不涉政治的翩翩公子,精通书法绘画,喜好诗词歌赋,昆曲名家,热爱收藏书画、古玩等。袁世凯死后,他长期客居上海,加入青帮,后生计窘迫变卖字画为生,42岁病逝。

三子袁克良,解放后在太原市第二轻工业局五金公司工作。

四子袁克端,纨绔子弟一枚,袁世凯当皇帝时,他偷偷刻了“皇四子”之印,自比雍正。袁世凯去世时,他大受刺激,从此精神失常。

五子袁克权,性情沉默内向,一生以文墨自娱,清高孤僻。袁世凯去世后,袁克权生活艰难,常以典当家产度日,在天津过着“隐于市”的生活。

六子袁克桓,又名袁心武,遵循其母遗训“不要从政”,曾到英国留学,后辍学回国做实业。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曾经考虑他做天津市的副市长,他牢记母亲遗训没有答应。

七子袁克齐,生平不详。

八子袁克轸,生平不详。

九子袁克玖,民国总统黎元洪女婿,生平不详。

十子袁克坚,早年赴美留学,在哈佛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25年学成回国。1960年病故于天津。

十一子袁克安生平不详。

十二子袁克度生平不详。

十三子袁克相,死于文革揪斗。

十四子袁克捷,1958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