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此人若一狠心称帝,中国可能依旧是东方霸主!

时间:2024-08-25访问:35来源:历史铺

现在市场上流传着很多书都是关于讲述曾国藩的事情,也的确,曾国藩在晚清的历史上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关于曾国藩这个人可以说是比较有争议的,很多人非常推崇他,很多人也正在谩骂他。

说起曾国藩,就不得不说曾国藩的湘军,当年曾国藩与20万太平军大战,太平军也打不过曾国藩的湘军。从那时之后,曾国藩更是受到了朝廷的重用。

此人若一狠心称帝,中国可能依旧是东方霸主!

而且曾国藩不仅军事实力强,在政治上也是一个狠人,在他看来,国家的弱小不可怕,最让人害怕的是国家不团结,明星不集中。曾国藩认为,土地农业是中国的支柱,如果打仗打的,连这个都不在乎了,那么民心当然就涣散了。

其实曾国藩除了这些是,众人熟知的事情之外,还有一件事情,可能大家都不知道。那就是曾国藩,其实离皇位非常的近,因为本身拥有绝对的军事力量,他的部下也多次跪请曾国藩,能够黄袍加身,入主清朝。

尽管当时曾国藩的军事实力已经远超清朝的官兵了,但是曾国藩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仍然拒绝了部下的请求。

在曾国藩看来,军事实力并不能,就可以让自己当上这个皇帝。当皇帝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共同统一才可以。在当时局势还没有明朗,如果曾国藩突然起兵伐清,那么迎接他的可能是各路将领的共同围剿,就算是曾国藩能够一举拿下清朝,但是谁又能保证没有黄雀在后呢?

就是因为有这些顾虑,曾国藩三次拒绝了黄袍加身,但是或许如果曾国藩能够入主清朝的话,那么中国的结局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没有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中国将不会失去大国地位,依旧是东方霸主。但是历史就是历史,永远都不会改变,更是没有假设。XLW

1864年,清军攻下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清朝兴起了洋务运动,开始了近代化的尝试。然而,这个古老的国度并不平静。就在清军平定太平军的同期,另一股势力从中亚渗透进来,窃据了新疆地区。

新疆在汉朝时称西域都护府,唐朝时又叫安西都护府。1759年,乾隆平定西北叛乱后,以“新附旧疆”之意,将这块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命名为新疆。


此人若一狠心称帝,中国可能依旧是东方霸主!

不过,清军在新疆驻扎的兵力只有区区1.5万人,到1866年前后,因兵力空虚,西北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一个名叫阿古柏的人手中。这个阿古柏并不是中国人,他出生在中亚,原名穆罕默德·雅霍甫。

在英俄的支持下,阿古柏自称“毕条勒特汗”,宣布建国。由于清朝此时还无暇西顾,阿古柏窃取新疆长达十余年。直到1873年,清朝才开始商议是否出兵西北。

当时的清朝正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除了西北的阿古柏,东部还面临着从海上来的强敌。在财政拮据的情况下,清朝内部倾向于将有限的经费用于海防建设。

直隶总督李鸿章就力阻出兵西北,他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

但这个时候却有一个人站出来大声驳斥李鸿章的短视,这个人就是左宗棠。在奏折中,左宗棠警告说:我师退一步,则俄人进一步。放弃新疆就等于自撒藩篱。在左宗棠的坚持下,清廷同意出兵。

当时阿古柏总兵力为5万,其中骑兵2万,另外还装备有1万支线膛枪。而左宗棠共有兵力7万,但没有粮饷。从河西运粮到乌鲁木齐路程是850公里,仅运费一项支出就多达200万两。而阿古柏的老巢还在1800公里之外的喀什。

急于收复失地的左宗棠不得不采取“饮鸩止渴”的办法—借高利贷。1876年,左宗棠先后四次向汇丰银行借款1595万两,每年的利息高达10%。

靠着借款,左宗棠给所辖清军装备了最先进的德制和美制毛瑟步枪,另有数万支江南制造总局仿制步枪,主力部队刘锦棠所部仅1.3万人,却装备了2万支来福枪。这种武器质量和数量,甚至优于同时期的欧洲军队。

1876年8月,战役打响。左宗棠以“先北后南”的策略,历时一年半,将肆虐西北十二年之久的阿古柏彻底击溃,新疆收复。

当时的英国人曾这样评价左宗棠的壮举:“乾隆时代以来,一支由中国人领导的中国军队所取得的最光辉成就”。

中国一直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在国际上凭着自己真诚友好的心,乐于助人的精神,收获了许多真挚的友谊。特别是对许多非洲国家的援助,让我们多了许多非洲兄弟,非洲人民对中国也十分友好。在亚洲,也有一个对我们十分友好的国家,那就是巴基斯坦。

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谊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建立,如今友谊更加坚固,我们亲切的称他们为“巴铁”。中巴之间一直互帮互助,真心换真心。巴基斯坦还曾多次在国际场合上支持中国,与中国站在一边。


此人若一狠心称帝,中国可能依旧是东方霸主!

其实早在50多年前,巴基斯坦就主动归还过我国的一块领土--喀喇昆仑走廊。喀喇昆仑走廊面积为5800平方公里,位于喀喇昆仑山脉的北侧,海拔很高,有着很重要的战略地位。

喀喇昆仑走廊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在中国西汉时期,国力强盛,很多周边小国主动依附我国,成为我国的藩属领土,其中就包括西域小国皮山国。汉朝在皮山国设立了西域都护府,管辖着皮山国。而喀喇昆仑走廊就是皮山国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

至此,皮山国每年都向汉朝进贡,而汉朝也会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和保护他们。到了东汉时期,喀喇昆仑走廊并入周边的于阗国,但是这并没有改变喀喇昆仑走廊是我国领土的事实。于阗国也是我国的藩属国之一,并一直进贡,与中原王朝保持联系。

在唐朝,宋朝,元朝,还有清朝时期,喀喇昆仑走廊都是受中国控制。而且都在此设立都护府等管理机构,并派大量军队在此驻守,元朝甚至把此地归属中央机构直接管理,可见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到了清朝末期,清朝国力衰退,而新兴的西方列强盯上了这个东方大国。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后,列强显然尝到了甜头,想要更进一步的瓜分中国。由于喀喇昆仑走廊战略位置的重要性,1863年,英国派印度勘探员多次潜入喀喇昆仑走廊。在地图上把此地划入英属印度,后来更是直接派印度军队占领,但是清朝一直都不承认被侵占的喀喇昆仑走廊属于外国。

二战后,印巴分治,喀喇昆仑走廊归属了巴基斯坦控制。印度虽对此有争议,但是也没办法。1963年,巴基斯坦出于对中国友好关系的考虑,主动把喀喇昆仑走廊归还给中国。与中国签署《中巴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至此,被侵占近百年的喀喇昆仑走廊重回祖国怀抱,归中国新疆自治区。

对此,印度意见很大,跳了出来,一直坚称:喀喇昆仑走廊属于克什米尔,是自己的领土。这实在是印度方面的无理取闹,喀喇昆仑走廊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在领土问题上的态度很坚决:寸土不让。

如今,喀喇昆仑走廊的战略位置愈发重要,中国在此地加大了很多基础建设,比如“喀喇昆仑走廊”项目。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和印度曾有过一场较量,印度被打的满地找牙,鬼哭狼嚎,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这场战争持续时间不长,但激烈而短促。经此短暂一战,给印度带来了50年的记性,从那以后,印度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急剧下降。

这场战争发生在1962年,其实早在1960年,为了避免冲突,中国建议通过协商途径解决边界问题。周恩来总理亲自率团前往新德里参加边界谈判,可以说是为了避免战端,我们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可是周总理在印度的境遇却是让人非常恼火。

周总理乘坐的飞机降落在新德里,整个机场冷冷清清,没有欢迎的人群,没有迎风招展的彩旗,只有例行惯例前来迎接的几个外交工作人员,并且还人人板着脸。 办事的人不懂事,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也没有明白到哪儿去。

在以往的这种场合下,尼赫鲁一般都是用英语致欢迎词,这次竟然用印度文致辞,其中还说了这样一段话,“自从那时以来,发生了另外一些事情,使得这种友好关系不仅在目前已受到伤害,并且将危及未来,两国关系赖以建立的基础已被动摇。”

中国老话讲:“敲鼓听声,说话听音”,听听尼赫鲁这话,明显是挑刺又挑衅,有道是“上门就是客”,身为印度总理之贵,竟做出这种下三滥之事,真是心胸比针眼还小。周总理的智慧就让人钦佩之极,虽然印度从上到下都是一副横眉冷对的样子,但周总理却不恼不怒,因为他知道此行肩负着争取和平的特殊使命。

不管怎么说,印度政府在这件事中虽然表现的比较无知,但终归还算有底线,还保持着某种克制。印度人真正的无理无知和鲁莽,在记者招待会上得到了更加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记者招待会上,一个新德里记者感觉自己出头露面的机会来了,上来就挑衅味道很浓地问道:“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吗?”

西藏当然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虽然这个记者水平不怎么样,但我觉得他的潜在意思应该是这样的,“你们凭什么说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位记者哥们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在法理上冲淡或为难西藏是中国不容分割的一部分的基本事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