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25访问:42来源:历史铺
考古专家最喜欢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对于他们来说得到一件文物可以好几个晚上不睡觉,但是很多文物的上面都已经生锈了,严重的话,已经破烂不堪的。但是他们对于考古的这些知识是非常了解的。很多人比较好奇,一般在什么地方的文物是最多的呢?并且这些文物是很值钱的。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那就是皇上的陵墓了。在古代这些人死了之后下葬是非常讲究的,虽然这些人他们的肉体已经死了,但是他们的灵魂还在。所以在古代的时候,有钱的人他们 在下葬的时候会有很多的陪葬物,这也说明他们很富贵。但是现在国家对于挖帝陵这项已经被禁止了。
据说,在古代这个秦始皇的陵墓是最豪华的,几乎没有一个皇上的陵墓比他的还要繁华,实际上兵马俑就能证明他在地下的生活是有多富裕。但是秦始皇的陵墓却从来没有被盗过,主要是因为国家不允许。在1955年,郭沫若带着一批人去挖定陵,但是最后的结果真是令人难以想象。
郭沫若的目的就是想要将这个陵墓给打开,想要知道里面装的都是些什么宝物,但是他在打开之前没有做好防氧化这一措施。就在他打开陵墓的那一瞬间里面的宝物都被氧化了。简单的说,也就是这些宝物都变成了废品 。也正是因为郭沫若的这个教训,所以国家就定了这样的一个规定。
说起盗墓这项绝活,我们中国人要是自称第二,恐怕全世界没有人敢当第一。中国历史上盗墓从未停止,墓葬越久,被盗的概率越大。话说回来,毕竟我中华民族能人辈出,总有少数人的墓穴历经千年却纹丝未动,得以长眠于地下。历史上曾有位牛人,陵墓在那放着却没人敢盗。是不是很好奇他是谁?他就是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国师——袁天罡。
袁天罡官拜国师,就是为李世民提供军事、政治以及星相、占卜和堪舆方面的咨询专家,真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徒弟李淳风官拜太史令,其主要任务是编写史书、历法兼管国家典籍以及祭祀等等。
袁天罡,唐代最著名的相师,在中国相术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在民间传说中,袁天罡的神奇故事很多,预言了从唐开始一直到未来世界大同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事件。贞观六年,袁天罡再次被召入京,许多大臣闻之,蜂涌而去。
这其中,一部分人是致谢去的,因为袁先生说准了他们的前程;更多人则是去算命的,看自己何时发达。但无一例外,这些人都吃了闭门羹,袁天罡称病,拒不会客。
袁天罡不但能观星相、察地理、占吉凶,甚至都能听风知祸福,他已经活成精了,岂能感不到皇帝的猜忌之情?李世民是一代雄主、圣明之君,心胸之阔大,自古罕见,但照样不会喜欢一个神般的人物来抢他的风头。
次日,李世民在皇宫后花园接见了袁天罡,陪同的都是王公大臣,还有袁天罡的忘年交李淳风。
李世民尊袁为“先生”。而袁天罡不过是个临邛县令,受此殊遇,可谓空前绝后。要说当初,李世民也曾想重用他,可袁天罡力拒,太宗这才作罢。这次皇帝请袁天罡过来,是命他与李淳风推算大唐国运的,袁天罡自然受命。席间欢洽之时,袁天罡突然起身施礼,说要向皇上荐举一位人才。
袁天罡此话出口,旁边的宰相们便不乐意了,就是李淳风心里也一“咯噔”——这可是犯忌呀,荐才是国家大事,要走正规程序的。国朝初立,皇帝公私分明,最重章程,袁老怎么能如此唐突,要知道那边还有个魏征魏大人呢!
李世民却笑道:“好啊,袁先生所举何人,有何才能?”袁天罡介绍道:这人的长处是揣摩别人心理,一般人只要与此人对视片刻,所思所想,便瞒不了他。
李世民望望左右,特别是意味深长地看了看了魏征,笑而不言。魏征笑着反问袁天罡道:“还有此人?”“是,此人叫温不劫。微臣的意思,可让他辅助断狱破案,如此一来,可以减少些不必要的刑罚和冤案!”袁天罡回答道。魏征请求将此人带来,也好助助酒兴。李世民应允,立即有人到驿馆中将温不劫请到宫中。
君臣一见,暗自摇头。李淳风更觉袁天罡老糊涂,这个温不劫虽是个奇格之人,但命不长久,心胸狭窄,克父克友克上司,袁天罡莫不是老糊涂了?怎么推荐这个人给皇帝?魏征也不客气,把温不劫叫到眼前,笑咪咪让他猜猜自己此刻在想什么?温不劫抬头望了魏大人几眼,眼珠豁然亮了一下,急忙后退两步,躬身使礼:“小人这不是妖术,乃是天生如此!”
魏征也是一惊,想不到此人这般厉害。正在这时,一个宫女端了一盘杏干上来,突然打了个趔趄,盘中杏果洒落。温不劫有心再露一手,身影晃动,快如鬼魅,瞬间就将那些杏子接住,放回了盘子。这手功夫立即把众人镇住,李世民高声喝彩,带头鼓掌,并吩咐立即给温不劫安排工作。
但宴会之后,李世民就差人把谯国公柴绍的弟弟柴壁龙找来,命他除掉温不劫!“壁龙”是他的绰号,说明轻功高妙,神鬼难测。是啊,温不劫不但能探测别人心理活动,还武功高超,来去无踪,这样的人岂不十分危险?
罢宴之后,李淳风一直跟在袁天罡身后,既不说话也不离去。袁天罡笑笑,回头问李淳风道:“你是不是觉得我荐举温不劫很冒失?”李淳风点头,“温不劫很快就有血光之灾,皇帝也不喜欢他,袁老先生为什么要这么做?”
袁天罡沉吟许久道:“我推算过,这个温不劫的子孙将来要得势,会盗劫唐陵。如果皇帝现在对他好一点,将来他的后人对唐朝皇帝的坟墓下手也许会轻一点。可没料到,温不劫竟然把轻功也展露出来了!事先我曾叮嘱他不要炫耀,可他不听!这下倒好……”柴壁龙刺[shā]温不劫没有成功,温不劫逃蹿江湖,隐姓埋名。
两百多年后,温不劫的后代温韬成为军阀,带着大兵,把唐朝帝王坟墓挖了遍(武则天、李治的乾陵除外),可谓惨极。相信大家肯定都听说过《推背图》,这本神奇的著作正是出自这两位预言家的手笔。至今存在诸多未解之谜的《推背图》成为很多人研究的经典名著,享誉天下。
民间流传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武则天为了考验袁天罡和李淳风的能力,便下令让他们两个分别为自己选一个最好的陵墓。于是李淳风就来到了咸阳市乾县北部的一座山上,选好位置之后,把一枚铜钱放到上面,并用土掩埋铜钱。随后袁天罡也来到此山,他在选好的位置上插了一枚金钗,巧的是这枚金钗正好插在了那枚铜钱上,武则天对他们二人的表现非常满意。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来他们的风水之术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可是他们也得为自己百年之后选一处好的风水宝地,毕竟作为风水大师,首先得给自己安排一个绝佳的埋葬之地才说得过去。
这次的寻找和之前简直如出一辙,两人不约而同来到了长安县,在县东南发现了一个不错的地方,风景优美、眼界开阔,于是两人在这个地方分别选好了自己的墓穴。虽然墓穴离的比较近,但是也有一段距离,大概相隔几百米。
后来李淳风由于身体不适病倒了,与他亦师亦友的袁天罡前去看望他,正好看见脸色不佳的李淳风在推算自己的墓穴,于是开口问道:“李兄,推算的结果如何?你的墓穴百年后有何变化?”
李淳风此时脸色更加难看了,无力的摇着头叹息说:“世事难料啊,我经过无数次测算,可无奈墓穴最后都是难逃被盗的命运,可悲可叹!”袁天罡一听,这岂不是大事不妙吗,我的墓穴与你相距也就百米距离,这么说我的也要惨遭不幸了。
然而令袁天罡意外的是,李淳风告诉他说也为你推算了一下未来的墓穴,结果显示千年之内没有任何被盗的迹象。袁天罡正要追问缘由,李淳风却两眼一闭,与世长辞了。为了解开谜团,袁天罡回去之后也开始仔细推算,可是天命难违,最终结果还没计算出来,便因为积劳成疾,一命呜呼了!
李淳风的推算还真是灵验,唐朝灭亡之后,战乱四起,李淳风的墓穴很不幸的被盗了,然而袁天罡的却安然无恙。这是为何?难道是袁天罡的墓穴中有太多的机关埋伏,令盗墓贼望而却步?
其实根本没那么玄规,只不过唐朝灭亡,宋朝建立政权,阴差阳错的就把长安县的一部分地区规划成了军事重地,更令人意外的是袁天罡非常幸运,他的墓穴正好被圈进了宋朝的军营,而他的好友李淳风就比较点背了,墓穴规划在了军营外面。后来就算改朝换代,政权不断更替,但是奇怪的是每一个朝代居然都选择在这里驻军扎营,所以袁天罡的墓穴这千年以来就成为了军事基地,闲人免进。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袁天罡的墓地周边依然有部队驻军,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戒备森严的军事重地,哪个盗墓贼敢不顾性命在太岁头上动土,简直就是去送人头,所以也就只能望而却步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驻扎的军队离开了,然而当地政府十分注重历史文物保护工作,为了确保袁天罡的墓穴不被破坏,还专门在墓地周围安装了报警器,保护设施十分完善,盗墓贼们根本没有可趁之机。
袁天罡的墓地能够历经千年依然保存完好,一方面得益于他自身超凡的风水预测之术,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沾了军队的光。
相传武则天曾命袁天罡和李淳风分头去寻找风水宝地,作为自己死后下葬之所。李淳风遍寻群山,看中了乾县北部的一座小山。他把一枚铜钱放于山上一处作为标记,并用土掩盖。随后,袁天罡也在山中选一佳处,插上金钗作为记号。巧合的是金钗恰好插进了铜钱的小孔。武则天极为惊奇,对二人大加封赏。这就是后来的乾陵了。
乾陵历经上千年,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12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动人数40万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几乎被挖走了一半。然而乾陵至今完好无损,乾陵也是目前我国已知保存最完整、文物储藏最丰富、而且没有被盗的帝王陵墓,被称为埋在地下的“世界第九大奇迹”。
袁天罡两人的堪舆之术可谓是登峰造极了,可也是凡胎俗体,生老病死在所难免,所以在他们晚年时,也需要为自己找一处风水好的墓地,造福后辈子孙,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能被盗。
两个人经过寻找,不约而同地来到了长安县,他们在该县东南发现了一座黄土高坡,坡上有一片锦缎般平展的平地,这块地风景优美,眼界开阔,因为袁天罡最先来到,故此他最先选穴,袁天罡定完墓穴,随后而至的李淳风就在黄土坡上的平地,也选了自己的墓穴。两人的墓穴相距有几百米,并没有毗邻而葬。
但就这一点距离,却决定了两个墓穴未来截然不同的命运。唐朝灭亡之后,战乱四起,李淳风的墓穴很不幸的被盗了,然而袁天罡的却安然无恙。这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