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25访问:7来源:历史铺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让梨是我们小时候常听的一个故事,指的是孔融在四岁的时候,家里人分梨吃,孔融自己选择了最小的,把大的让给了自己的弟弟还有哥哥,被家里人夸赞他懂事。而他的这一故事也被流传了下来,被用来教育孩子应该懂得谦让。然而关于孔融,我们似乎只知道他小时候这一件让梨的小事,而他之后发生了什么似乎从没有听人提起过,今天咱们就来看一看孔融的一生。
孔融天资聪慧,自幼便受世人赞扬,然而年幼的孔融心性未定,容易在赞美声中迷失自己,这一点却未能得到父母重视,对他加以正确引导。
孔融十岁那年,他随父亲到京城去玩,当时的河南尹李膺非常的有名气,孔融就想去拜访他,但是李膺的家可以说每天都是门庭若市,所以李膺就给守卫下了一道命令,指接待亲戚朋友和有名望的人,孔融非常的聪明,他告诉守卫自己是李膺的亲戚,于是李膺接见了他,问道:"你是哪门的亲戚?"孔融回答道:"我是孔圣人的后代,而你的先祖又是老子先生,所以我们算是世交。"李膺听后不得不被孔融的聪明机智所折服,于是对孔融说道:"您长大了之后肯定能成大器"。果不其然,孔融成年后步入仕途,成为了人尽皆知的大儒。
成年后的孔融变得十分的骄傲,并且他的骨子里又有一种读书人的"敢言气派",就此从神童沦为愤青。孔融越长大越自傲,他到处炫耀自己是孔子后人身份,逢人讲话口无遮拦,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当时得益于他对治国方略的熟悉,甚至也经常擅长与人辩论,因此深得曹操佩服,便将其收至帐下。但孔融依仗自己的聪明,在说话上是持才傲物,口无遮拦,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从不顾及对方的感受,即使对方是权倾天下的曹操。
后来有个叫郗虑的大臣和孔融有积怨,于是边想办法陷害孔融,找人诬告孔融图谋不轨,诽谤朝廷,曹操这时正对孔融怀恨在心,于是便杀了孔融,并且株连他的全家,死时56岁,他有两个孩子,大儿子9岁,小女儿才7岁,因为当时年龄太小了,所以并没有被株连。
纵观孔融这个人,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建安元年,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大中大夫。
孔融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为曹操所杀。他能诗善文,曹丕称其文“扬(扬雄)、班(班固)俦也。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
有才有谋略,却失败在他的口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