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25访问:5来源:历史铺
说起刘墉,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会想起在电视剧里被演绎的经典形象,其生耿直,诙谐幽默,背上还有一个大罗锅,这是影视剧里的刘墉,而在真实的历史中的刘墉,就不是这样了,不仅不驼背,而且身姿还非常挺拔,甚至有1米9高!那么也许就有人会问,既然形象这么好,为何还会被称作刘罗锅呢?
图源自网络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其父亲也是当时乾隆年间的忠臣,而刘墉本人在政治上也是有着非常巨大的贡献的,还有在书法上也有着比较深的造诣,可以说当时的刘墉的出身是比较显贵的。
刘墉是在乾隆十六年的时候考中进士,后来当了侍讲,其实说白了就是陪着皇子们读书的一个官职,没有什么实权,但是因为比较靠近皇帝,所以其升迁的机会是非常多的,不过后来因为其父亲放了错误,刘墉也受到了牵连,好在的是,事后调查清楚,其父亲没有太大的过程,刘墉也就被释放了。
为何会被称作刘罗锅?主要还是来源于民间,在民间流传着关于他的一些比较有趣的故事,相传他是一个驼背,而当时驼背被俗称为罗锅,朝野皆知,就连乾隆帝也会用这个取笑他。那么罗锅到底是怎么来的?相传是在刘墉参加科举考试的殿试的时候,当时是乾隆帝亲自主考的,而乾隆帝看到刘墉是个罗锅,便戏弄他。让他以“罗锅”为题作诗一首,后来刘墉立即就吟诗一首,“背驼负乾坤,胸高满经纶。一眼辨忠奸,单腿跳龙门。丹心扶社稷,涂脑谢皇恩。以貌取才者,岂是贤德人。”而乾隆就比较惊叹,而又惭愧,就当场点刘墉为状元。
图源自网络
还有一个传说就是说是刘墉在入朝为官后,因为其上朝叩拜的姿势比较奇怪,所以就引来了其他官员的嘲笑,而乾隆帝看到刘墉本身就驼背,却又有着这么滑稽的姿势,因此就笑着说:“刘爱卿,你这么一拜,不就成了罗锅了吗?”后来,刘墉立即就磕头高呼:“谢主隆恩!”当时的乾隆帝和大臣们都是比较疑惑的,不知道为啥要谢恩,结果刘墉就笑着说:“因为皇上封了刘墉‘罗锅’两个字,而按照清律,皇帝赐予臣子封号,封一个字,每年可加俸禄万两。所以我就可以多拿俸禄了,那不得谢恩么。”
其实关于“刘罗锅”的传说很多,也很有趣,但其实大多数都是误传的,因为当时清代在选拔官员的时候,其标准是比较严格的,可谓是“身、言、书、判”。需要有健壮的体格,端正的相貌,口齿要伶俐,字体也需要工整,而刘墉作为清朝的官员,肯定是要经过这些审核的,所以罗锅一说肯定就不对了。
那么,“刘罗锅”真正的流传哪里呢?按照记载来说,是源于嘉庆帝对刘墉的称谓,在嘉庆帝即为的时候,刘墉已经是年过八旬了,这个时候的刘墉难免会弓腰驼背的,而嘉庆帝又常常以“刘驼子”称之,因此这个称谓就逐渐传开了,而到了民间的时候,就被认为刘墉是天生的驼背了。
图源自网络
从上述几点,我相信大家肯定知道1米9的刘墉为什么会被称为刘罗锅了。其实刘墉这一生可谓是善始善终,并且在自己的爱好书法上,也有着一定的成就,总体来说其人聪明绝顶、为官刚正,清正廉洁,成为乾隆、嘉庆朝的重要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