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25访问:5来源:历史铺
陈子昂出生于梓州地区一个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也许是家境使然,他幼时沾染上了独家子弟任侠使气的作风,17岁时因击剑伤人才弃武从文,慨然立志,谢绝旧友,发愤读书,从此改头换面。大概是由于他天生在诗词方面就颇有天赋,不出几年,便学涉百家,在政治上也颇有建树。
文明元年,陈子昂进士及第,正逢武则天当政,滥用酷吏,而陈子昂不畏人言,屡次直言上谏,他曾一度因为“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垂拱二年陈子昂随着左补阙乔知的军队来到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这是他第一次亲临边塞,第一次亲身体会边塞生活的艰辛。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再次跟随安王武攸宜大军征讨契丹,此时已经是他第二次从军,得益于这两次从军的机会,让陈子昂对边塞形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深入地体会了边塞人民的生活。
《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正是他第二次从军时所写,他慷慨悲凉的笔触将长期以来仕途失意的苦闷悲哀和政治理想破灭的痛苦全部蕴含其中,虽然内心悲痛,但他的胸膛中仍饱含着报国立功的渴望,他遭遇困厄正是所有怀才不遇的诗人的缩影,千百年来引起了无数读者共鸣。他的诗作中没有一丝齐梁浮艳的气息,偶的全是慷慨深沉的感情,也许正是这种情感让他的诗文一改唐代诗文封闭之风,摆脱当时诗坛受齐梁颓靡诗风影响而停滞不前的境况,因此他的成就才能被后世认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