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25访问:6来源:历史铺
杜甫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一生渴望建功立业,心系苍生,胸怀国事,也创作出《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反映社会现状的名作。他虽然有宏伟抱负,却始终未得到舒展,跟着趣说历史小编一起来了解杜甫是怎样被现实打击的。
杜甫一生有两个人生志向:做官和写诗。他的志向是受到家族的影响。杜预是晋代名将,多才善战,被称作“杜武库”。他的子孙多以他为荣,杜甫也在诗里,多次提到杜预的丰功伟绩。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是五言律诗形式的开创者之一,在当时的文坛颇具地位。杜审言则在作诗以及性格上影响了杜甫。
图源网络
年轻时的杜甫还并不是我们熟悉的忧国忧民的诗人,而是渴望建功立业,内心还是豪放轻狂的。青年的杜甫还尚未遭受人生的挫折。杜甫一生功名事业心极强,因此对那些风云际会、乘时建功立业的人物特别欣羡。诸葛亮是他心仪的偶像,在诗作中或隐或显地提到他二十多次。杜甫一生写下多首“诸葛诗”,如果仔细研读这些诗作的话,可以发现,杜甫审时诸葛亮的角度大体经历了一个由欣羡到同情再到理智地以“时”“命”来解释他的功败垂成的心态变化过程。这也是他仕宦心态变化的体现。
杜甫第一次遭受打击是二十三四岁时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可是没考上。他继续了他的漫游。《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是杜甫第一次下第之后东游齐鲁时所作。他使气负性,“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过起了“快意”的游赏生活。而他的心却没有忘记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理想。从他的另一首诗:《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中也能得知。
图源网络
746年,35岁的杜甫为求官职来到长安,看到了朝廷的日趋腐化。皇帝李隆基迷信道教,追求长生不死,又沉溺声色,过着奢侈无度的生活。掌握大权的李林甫不断排挤所有跟他作对的人。杜甫曾参加玄宗征召才人的选举,但是这次选举被李林甫破坏,最终所有人落选。杜甫本来将考试看做是唯一的出路,并确信自己能成功。经此一事,他大受挫折,他开始收敛豪放,渐渐变得苦闷。
后来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低声下气,给贵族们充当“宾客”。不仅如此,为了多挣几个钱,杜甫还干起了卖草药的副业。几年后,他终于以三篇《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但又因为李林甫从中作梗,导致其并无官职上的分配。后来他为了为了求得官职,已经逐渐放下了自尊与骄傲。但是仍旧没有着落。
但是杜甫虽然十分贫困,但仍旧心系着百姓苍生,根据当时的社会现状,写下了《兵车行》等一系列的反映百姓受剥削的惨状。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圣”正是因为他忧时伤世,悲天悯人。
(趣说历史网:www.qushuoli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