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古代最初的一日两餐,是如何演变成一日三餐的?_古代人一日两餐的原理

时间:2024-08-25访问:13来源:历史铺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一日三餐已经成为了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习惯了,但是翻开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人最早一天只吃两餐,那么古代最初的一日两餐,是如何演变成一日三餐的?今就由趣说历史网小编来说说。

古代最初的一日两餐,是如何演变成一日三餐的?

图源自网络

其实最初人们吃饭的时间是没有固定的,毕竟最开始人们是靠着采集瓜果和捕鱼打猎为生的,所以在那时饥一顿、饱一顿的现象就比较普遍,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相应的用餐礼仪和时间也就出现了,根据相关学者的考证,历史上一天吃两段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

在那个时候人们吃饭分两个时间段,第一顿饭,一般是在上午十点到十一点左右,所以第一餐还被称之为"朝食",又被称为"饔"。而朝食是这两餐中的主餐,古人会比较重视这一顿饭,因此朝食的饭菜都是现做的,饭量也管饱,这样才能在一天的劳动中精力充沛,能够好好干活;第二顿饭称作"食",也叫"飧",一般是在下午三点到五点左右,第二顿饭吃的东西就相对比较简单了,往往会吃朝食剩下的食物,吃完饭后就休息了,也就不需要再吃一餐了。

古代最初的一日两餐,是如何演变成一日三餐的?

图源自网络

从一日两餐演变成一日三餐,并非一蹴而就的,虽然说在先秦时期两餐制比较普遍,但也有人一天吃三顿,就如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子有讲到:“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其就是说有些人去郊外踏青的时候,会带上三顿饭,这样回到家的时候肚子都是饱的。当然了这个时期的三餐制并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而且那个时候的第三餐相当于现在的夜宵。

到了汉代,一日三餐的说法也有,但也是在小范围实行的,而且不同阶级有不同的规定,像是当时的天子还能享受“一天四餐”的待遇,四餐的时间分别是,朝阳初升的时候、正午的时候,下午的时候以及日落之后;而诸侯就是一日三餐,普通人一天只有两餐。

古代最初的一日两餐,是如何演变成一日三餐的?

图源自网络

直到隋唐之后,随着国力逐步强盛,百姓生活富足,一日三餐的制度才走进寻常人家,而到了宋代,一日三餐的制度得到了推广,当然了这个时候一日两餐还是主流,三餐也只存在富足人家的家中;明朝时期,某些地区还是一日两餐制,而一些比较发达富饶的地区,才会有一日三餐。真正有一日三餐的概念,应该是清朝末期之后的事情了。

总得来说,古代的一日两餐制在演变一日三餐制的过程,是由历朝历代的社会环境所影响的,虽然一日三餐成为现代的人生活的习惯,但一日两餐制并没有消失。(趣说历史网:www.qushuolishi.com

古代最初的一日两餐,是如何演变成一日三餐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