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石油真的是古生物形成的吗?一个油田上亿吨,古代有那么多生物吗?(石油是如何形成的?)

时间:2024-08-25访问:10来源:历史铺

石油真的是古生物形成的吗?一个油田上亿吨,古代有那么多生物吗?(石油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得先简单了解下石油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石油是如何形成的?

事实上,我们现在使用的大部分化石燃料和恐龙没有什么关系,有证据表明,我们现在使用的大部分化石燃料都在1—3亿年前就已经存在了。

不过,这里还是要指出下,石油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还有待新的证据,古生物堆积形成石油只是其中一种,只是它的被认可度最高而已。

该理论认为,我们现在抽取的石油,主要来自海洋古生物,比如藻类和浮游生物等等,有很多证据都支持了这种古生物石油起源的理论。

例如,一些石油分子类似于细菌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虽然大部分生物死亡后都会被细菌等分解者重新回收利用,但是脂质是其中最坚韧的、类似脂肪的分子,它基本不会被重新利用,所以它开始沉积并最终变成石油。

进入21世纪后,有许多研究通过计算机模拟石油的形成,多少也能够证实古生物成油的理论。

然而,关于石油形成的化学过程至今还是个谜,不过从那些模拟实验中可以窥得一些石油形成的过程。

简单地说,在古生物死亡后,它们身体那些最不容易被“二次利用”的部分会逐渐被埋在地下,其中一些像脂质的物质会逐渐沉积。

当这个沉积达到石油形成的深度时(这个深度被称为油窗,大约是2000到3800之间),这些有机材料在热量和压力作用下,随着时间推移转化为一种被称为干酪根的复杂混合物。

根据初始成分和地质条件的不同,干酪根可以生产煤(初始材料主要是木本植物)和碳氢化合物(初始材料主要是藻类和各种含脂植物)。

而碳氢化合物通常是碳原子和氢原子的长链,较小的碳氢化合物分子(如甲烷、丙烷和丁烷)变成天然气,而较大的碳氢化合物(如己烷和辛烷)则构成石油。

按照古生物成油的假说,石油基本就是这样形成的。

其实现在我们发现的油田很像是一个“大电池”,而每一份石油都像一个“小电池”,而每个“小电池”的能量来自太阳(其它一些假说则认为这个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然后慢慢给“大电池”充电——沉积进油田。

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存储了能量,它们中的大部分会被自身的生命所利用,即便是死亡后身体所存储的大部分能量也会被其它生物利用,只有其中很小一部分,大约在1%左右有机会变成石油。

由于碳氢化合物比水轻,所以大部分能够形成石油的碳氢化合物无法沉淀在油田里,而是消散掉,由此可见要得到一个油田是非常不容易的。

可事实却是,每次发现的油田都是数亿吨石油储量的级别,很多人好奇海洋蜉蝣生物真有这么多吗?

既然形成石油这么困难,为什么油田的石油量那么大?

我们前面提到过,石油是在高温、高压以及长时间的作用下才形成的,可这个时间到底有多长呢?

其实没人知道,但肯定是以100万年为单位的。一个蜉蝣生物的生命结束后,它要变成石油,确实需要经历几百万年的化学、物理过程。

之所以一个油田的石油储量会那么大,那是因为相比于石油的形成,油田的形成时间更长,那都是几百万到几十亿年的时间才堆积出来的。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对石油的需求量如此巨大,为什么到现在石油还没有用完呢?

关于石油会在未来50年消耗完毕的说法,这个肯定是谣言,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在没有一项统计能够准确知道地球石油储量到底是多少,自然也就无从谈它能用多久了。

事实上,如果“古生物成油说”正确,那么石油是不会枯竭的,只要海洋生命依然活跃,石油就会不停产生。

只是,我们现在对石油的开发力度很可能会超过它的生产速度而已,但这也不绝对,毕竟石油是怎么来的现在还没有一个完全让人信服的理论呢。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提起石油会在未来50年内用完了,其实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随着开采技术的升级,那些以前难以开采的油田也变成唾手可得的资源了,所以几十年过去了,石油不但没有枯竭,反而用得越多剩余越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