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2访问:19来源:历史铺
武则天时,靺鞨人在其首领乞乞仲象率领下东归故地,武后圣历元年(698)乞乞仲象子大祚荣,在松花江上游、 长白山北麓一带建立了政权,自立为振(一作震)国王。振国居民以靺鞨人为主体,也有部分汉人、高句丽人。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派崔忻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以其所统地区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从此不称靺鞨,而以渤海为号。隋末唐初,黑水部逐渐发展壮大,内部又分为十六部。在大祚荣建立渤海政权的同时,他们也与唐朝建立了联系,屡向唐朝纳贡。开元十年(722)黑水靺鞨酋长倪属利稽入朝于唐,受命为勃利(即伯力,今苏联哈巴罗夫斯克)州刺史,并为置长史监之。开元十三年,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置黑水军,次年又置黑水都督府。通过朝贡和世代诸封号,黑水靺鞨人将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制度传播到中国东北部黑龙江下游的广大地区。近年来,中国考古工作者在今黑龙江省绥滨县同仁遗址中,发掘了不少靺鞨人用过的铁锛、铁带扣和部分陶器,形制与中原地区的同类器物非常近似。这说明,靺鞨人在政治、 经济、文化生活上受到中原地区的影响,比其先人肃慎、挹娄更多。勿吉人早期“邑落各自有长、不相总一”。后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上已出现了“父子相丞,世为君长”,号称“大莫佛(满语:马法)瞒咄”的部落联盟酋长。
在7部中处在南部的粟末等部较先进,有农业,种植粟、 麦、 穄,采用“耦耕”的耕作方法,有手推车。同时从事狩猎,畜养马、猪,富者多至数百头,并能酿酒,已具有相当高的生产水平。而渤海国学习唐朝制度与文化,最盛时具有5京15府62州,称为 “海东盛国”。处在北部的黑水等部发展较慢,以射猎为业,但已使用铁器,并能自“造毒药,傅矢以射禽兽,中者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