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2访问:20来源:历史铺
现在回族的马贩、驼队少了,主要在偏僻的山区还用马、驴、骡、骆驼搞些运输。但居住在城镇街区和交通线上的回民,他们乘坐汽车、火车甚至飞机长途贩运,调剂余缺,搞活市场,发家致富。例如甘肃临夏的回族,数万人在青藏高原从事贩运和其他经营,回族群众自己称这是“东引西进”,在拉萨已经有临夏一条街,三百多家商店。他们从商贩中赚的钱又刺激本地的其他产业,使不少回民很快富了起来。同心县的回民有上万人下江南,走青藏,搞贩运,做生意,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回族中有不少人买了汽车、拖拉机等,促进了回族运输业和经济的发展。皮筏及筏子客。回民把皮筏子作为主要的水上运输工具。皮筏子有牛皮制作的,但更多的是羊皮制作的,所以回民习惯称它为羊皮筏子。羊皮筏子制作很独特:羊宰后,先割头。然后从颈口将皮割离,倒翻皮毛,从前到后慢慢退出,也有的从羊后腿交裆处开口,由后往前将皮退出,以防羊皮破损,把羊皮在水里浸泡后,将毛拔净,并灌适量的食盐水和香油。晒干后吹气或打气,将口子扎住。羊皮囊做好后,根据需要用木头做一个木排,将皮囊系在木排上。皮筏子有大有小,有用十几个皮囊的,也有二十多个皮囊的,还有三四百个皮囊组成的大中型载货羊皮筏子,约载五吨至十吨货。羊皮筏子的水手根据筏子大小有二、三、四人的,也有六人或八人的,回民把水手俗称筏子客。回民使用羊皮筏子的历史很长了,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据说从元朝开始,到了明、清年间,回族筏子客已很多,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羊皮筏子,大多数都是由回民筏客驾驶。
他们不仅有祖传的绝技,主要的是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早在明、清两代,有些回族商人从兰州,武威等地用羊皮筏子运货顺黄河而下,由水路到达宁夏吴忠、银川。民国年间,宁夏、青海、兰州等地的回民将本地的羊毛、皮革、枸杞、药材等用羊皮筏子运到包头等地,调剂余缺,从中营利。宁夏一些重要的黄河渡口,还用羊皮筏子拉旅客。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桥梁和公路、铁路建设的发展,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已逐步取代了羊皮筏子。现在很少有人用羊皮筏子从事水上长途贩运,有些渡口虽然还有零星的羊皮筏子,但主要供好奇的游客乘坐观光。上一篇:回族历史回族天文历法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