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2访问:15来源:历史铺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楚国京都被强秦所破,屈原看到自己的国家被外敌侵略,怒愤交加,心如刀割,与五月五日抱石投进汩罗江以身殉国.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们非常悲痛,都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大夫.渔夫们则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的打捞屈大夫的遗体,有位老人拿出为祭奠屈大夫准备的饭团和鸡蛋等食物,扔进江里,说是为了让水中的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一为老医师则拿出一坛黄酒倒在江里,说是让药酒药晕了江中的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的身体.后来又为了怕饭团被蛟龙吃掉,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那端午节又与壮族有什么关系呢?这我们还得从庄桥说起。首先,屈原和庄蹻都是百越人,也就是我们今天壮族的祖先。公元前299年,庄蹻因不把东地割让给齐国而据地自治,屈原也因反对楚国割让东地给齐国,被认为是庄蹻的同谋,并迁怒了楚顷襄王,被辞官流放。尽管史料中并没有庄蹻和屈原有任何的直接联系,但从屈原死后庄蹻接受楚顷襄王的招安来看,庄蹻是被屈原的思想影响了的。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楚国京都被秦国攻占,屈原悲愤交加,抱石投入汩罗江以身殉国。也因为屈原的爱国之心打动了庄蹻回归楚国,愿意接受楚顷襄王的招安,誓死保卫楚国。垂沙战役后,庄蹻据东地反楚自治,与楚为敌,屈原是楚人,非常怀念之前的团结局面,垂沙之战,使楚国四分五裂,这是屈原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所以屈原才因“忌讳”而不写庄蹻反楚自治之事。屈原在晚年之所以颠沛流离于沅、湘流域,把全身心投入到国家的社稷之中。但到了最后换回的却是国家的四分五裂,国破家亡。屈原的爱国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庄蹻的爱国之心,救国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屈原以身殉国后庄桥接受楚顷襄王的招安。
根据史书的记载,楚顷襄王一十九年(公元前276年),时值战国中晚期,庄蹻到达滇池地区,在庄蹻与秦争夺楚巴、黔中郡时,道路被秦所断,只有率众返回滇池故地,灭掉夜郎国,然后王滇,建立滇国,开始了其统治滇池地区的历史。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征服滇国,设置益州郡,后来因滇国内多次发生内讧,末代滇王被杀。句町国战胜滇国,大部分的滇国民众成为战利品或者战俘,被迫南迁,一部分到达广西西部一带,有一部分则到达云南文山等地区,与当地的土著居民融合或生活在一起,成为了现在壮族的祖先。现在端午节已经被联合国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为百越族的后裔,在感到欣慰的同时,我们有着更沉重的责任去发扬和继承端午文化和百越文化,让壮族的后代子孙都要记住我们的祖先所留给我们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