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2访问:21来源:历史铺
每当他们吹起葫芦笙,五个儿女听到由家乡传来的新奇、悦耳的音调,便从不同方向奔回家中。从此,老俩口再也不愁见不到儿女了,葫芦笙就这样在拉祜族流传起来。葫芦笙的制作拉祜族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等都离不开葫芦笙。南嘎河拉祜族的葫芦笙制作较精细,主要工具为6~7种大小不同的刻刀,原料包括坚竹、泡竹、空心竹、葫芦、酸蜂蜡和铅等。制作工艺十分精细考究,音管和葫芦的选择都非常认真。制作过程主要有摘葫芦、修葫芦(修整外形和掏孔)、截竹管、安装簧片、粘管、调音等6道工序,其中以调音最为关键,一定要反复多次调试才能保证音准,这道工序非师傅不能为之。葫芦笙有大有小,有长有短,不同的葫芦笙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葫芦笙小的如鸡蛋大小,大的可达到1米以上。葫芦笙制作工艺在拉祜族聚居区十分普遍,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木嘎乡南六村南嘎河寨是葫芦笙制作技艺水平较高的一个拉祜族村寨。
制作葫芦笙在当地属于劳动量较轻的手工艺,一般成年男子大多都会制作,师承关系以家庭为单位,传男不传女,代代相传。由于南戛河葫芦笙簧片制作精细、声音响亮、音调准确、价格便宜而倍受欢迎。目前,制作和销售葫芦笙已经成为南戛河重要的家庭手工业和经济增收的主要来源。总之,葫芦笙是拉祜族的吉祥物,也是他们悠久历史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见证,对维系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