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2访问:20来源:历史铺
(二)事理类。“谚语和俗语典范地表达劳动人民全部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历史经验。”(高尔基语)每条谚语以惊人的准确性,道出事物十分复杂的本质,颇具哲学意味。“河里淌的是好水手,崖里绊的是好猎手”,说明猎人虽身强力壮,箭法娴熟,他们经常出没于山梁石崖,但久而久之,凭自己有长期的打猎经验而粗心大意,放弃警惕,就难免会发生摔死山崖或被野兽咬伤甚会吃掉的意外(偶然)事故。基于这种认识,撒拉人经常提醒那些自以为是、办事不慎的人。(三)修养类。这类谚语总结了许多学习和为人处世的经验。其中有教人虚心学习、刻苦钻研的,有教人谦虚谨慎、力戒骄傲的,也有鼓励人们要有志气、自强不息的。这类谚语虽然语句短,但道理却很深刻。如:“泉水越挖越清,知识越学越深”;“树大枝叶多,人多智慧广”;“傲慢惹人生气,苛求者招人发怒”;“不要忘了苦日子,不要烤干皮窝子”(不要好了疮疤忘了疼) ;“骑着牛找兔子”(可望而不可及),等等。(四)社交类。撒拉族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一个礼俗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往来中十分崇尚仗义、忠实的行为,最忌讳两面三刀、花言巧语、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谚语说:“听话要听音,交人要交心”;“人前说人话,人后说鬼话”;“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人前头漫者里,人背后捣者哩”。这些谚语反映了撒拉族人民在交际过程中爱憎分明的立场,深刻表达了他们对交际往来的一种价值趋向。(五)生产生活类。撒拉族是以农业为主的民族,农业生产在他们的物质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因而在生产谚语中农谚占了绝大部分,其中包括有关节气的内容,观察天气的经验和知识,关于庄稼生长规律的内容,农活和栽培技术的内容,以及商业和手工业等方面的内容。生活谚语体现了对劳动的赞美与歌颂,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世界观,健康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如:“东虹日头西虹雨”;“早烧有雨晚烧晴”;“水缸出汗必有雨,蚂蚁搬家水涟涟”;“春天的雨,缸里的油”(喻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这些谚语是撒拉族人民调节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经验总结。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许多谚语仍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仍然指导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六)家庭婚姻类。家庭是撒拉族社会的基本单位之一。谚语中包括了婚丧嫁娶、衣食住行、攀亲结友、迎宾送客、教育子女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反映了撒拉族人民在家庭、婚姻方面的传统观念和民风民俗。如:“家庭和睦,事必成功”(家合万事兴)强调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袖筒里的火袖筒里灭”;“头破在帽子里,胳膊断在袖子里”,说明在传统观念中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家丑不可外扬”,家里出了什么丑事,对外还要掩盖,内外有别。“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反映了旧社会父母对女儿婚姻的态度———不再过问。从上可见,撒拉族民间文学,从多方面折射出了丰富多彩的撒拉族民俗事象和社会生活,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希望有更多的人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