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2访问:22来源:历史铺
撒拉宴席曲是撒拉族人民在婚嫁喜事中每当宾客满堂,欢笑宴庆时,为助兴而用汉语演唱的风俗性民歌和舞蹈,是本民族文化、宗教、生活习俗及民族特性方面的总体反映,是研究该民族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重要依据。宴席曲的演唱形式自由,歌词丰富,曲调优美,有即兴编词演唱的,也有代代相传的传统曲目,大都配有简单的舞蹈动作。撒拉宴席曲除《撒赫斯》是姑娘出嫁对唱的哭调外,其余均是男人们唱的歌,妇女是不唱宴席曲的。撒拉“花儿”是撒拉族人民用汉语演唱的一种山歌,主要流行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县的甘都,甘肃的大河家、刘家集等地区也很盛行。撒拉“花儿”高吭明亮,自由奔放。撒拉“花儿”调式的内部组织是多样的,调式调性的布局相当有逻辑性,很有艺术特色,而且富于表现意义。撒拉族“花儿”,受藏族民歌的影响,极为婉转动听,演唱时普遍带有颤音,而且大都在句子中加入撒拉语和当地方言,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撒拉族劳动歌曲是撒拉族人民在长期的集体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和劳动节奏紧密吻合的特点,旋律性不强,大多为一领众和结合形式,声调高吭明亮,富有粗犷豪迈的西北高原风格,气氛活跃,起着助兴解闷、消除疲劳的作用。主要有拉木号子、伐木号子、渡船号子、收割号子、连枷号子、打墙号子、打瓦号子等。
撒拉族儿歌演唱形式活泼,趣味性很强,大多与儿童的生活、游戏等有关。通过演唱,使儿童间接或直接地认识周围环境,开发儿童的智力,可谓知识性歌曲,其艺术特点是旋律短小、唱词通俗易懂。“玉尔”是撒拉族人民用本民族语言演唱的一种传统情歌。因受封建礼教之忌讳和反对,这种情歌在田间、野外、磨房等背人处唱,严禁在村宅内演唱。“玉尔”集中反映了撒拉族青年男女对自由婚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