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2访问:22来源:历史铺
长辈病危,儿女守在旁边,亲眼看到老人咽气叫送终。人不能死到炕上,咽气前抬到屋地中间搭好的床上。咽气后给死者剃头净面,剪指甲,口含铜钱,手握铜钱,打开屋门,长子从窗户出去到烟囱下喊爸(或纳纳),这叫指路,送老人登高归天,然后才许亲人放声大哭。停放时头朝西北,前方放长明灯一盏,小米饭一碗,内插三支夹棉花球的秫秸节,脚前放丧盒,供烧纸用。亲人去世后,七日小祭,二十一日中祭,四十九日大祭,百日和周年也都各祭一次。子女守孝百日,兄弟姐妹守孝四十九日,妻室守孝三年。子女在守孝期间不能去娱乐、喜庆场合。男子不理发刮脸。妻室在守孝期间,不得改嫁。亲友向死者告别,迸灵堂后在死者脚后下跪,磕三个头,此时伺候在小桌旁的子女将纸钱递过去,亲友边哭边烧,哭诉哀情。纸钱烧完后接过死者子女递给的两杯水酒(水里渗进烧酒),将水酒洒在已烧尽的纸钱上,以示向死者告别。送葬前夕,生者要向死者告别,称“辞灵”。辞灵过程中,有吹鼓手以笙、管、笛、箫、锣、钗等乐器吹打着哀婉的乐曲。辞灵人的多少,标志着死者后代人丁多少,亲属关系如何、邻居感情深浅等。安葬在凌晨进行,必须在太阳出来之前安葬完毕。安葬时长子将“灵头幡”放在棺木上面,并亲手埋第一锹土,接着其他人帮助填满墓坑。并在上面凸起一个坟堆。在家族的坟圣地,男埋西边,女埋东边。之后送葬人还要在坟前烧纸致哀。死者死后四十九日举行祭奠仪式,请亲戚朋友参加。这天死者的妻(夫)、兄弟、姊妹、侄子女、外甥女等脱孝衣,称“脱孝衣”仪式。亲友们还为失偶者送腰带、衣料,意为他(她)为死者尽到了最后责任,表达对死者亲属的慰问。同时亲属及亲戚朋友带着丰盛的食物到墓地进行祭奠,由服孝者为死者烧纸钱,将脱下的孝服晃三下。死者死后一百天也举行一次祭奠仪式,这天是儿子、儿媳、孙子及未婚子女们脱孝衣,请近亲来参加,亲友们为脱孝者送礼物。到这时,整个葬礼才算结束。
锡伯族还实行合葬,即夫妻二人死后将两个棺材埋入同一墓穴中,以男左女右为排列顺序,妻棺略低于夫棺。尸体的放置姿式,男为仰身直肢,女为左侧卧屈肢面对大夫。夫棺的右侧棺墙和妻棺的左侧棺墙各凿一小孔,意让两个灵魂相互往来。现在,由于“移风易俗”的宣传,锡伯族的丧葬习俗由繁到简,由旧到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宗法观念和制度渐渐淡化,在有条件的地区,提倡全部实行火葬,不再棺葬了。守孝时男尊女卑现象不存在了,禁锢妇女守寡三年的樊笼也被打破了。人们越来越注重父母在世进的孝敬,而厌于死后虚假的形式。吊唁时,死者子女及近亲、朋友,胸戴白花、臂挽青纱,表示对死者的怀念,寄托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