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2访问:21来源:历史铺
打“滑溜”。这是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的滑冰形式。活动时,先是有一段助跑,利用冲力,双脚在冰上往前滑去。身体可正面向前方,双脚齐进;也可双脚一前一后,身体略斜。可站、可蹲、或站蹲交替。蹬“冰滑子”。是利用辅助工具的滑冰形式。用一块和脚等大的木板,顺板中间钉两根粗铁丝,做成“冰滑子”(也叫“脚滑子”),把冰滑子放在冰上,一只脚踏上,另一只脚蹬冰,向前滑去。滑行时,重心要在踏冰滑子的脚上,快蹬时,蹬脚可以长时间抬起,叫“打单脚儿”。也可用绳子把两只冰滑子绑在双脚上一前一后不断交替助跑,在冰雪上滑动。撑“冰车”。也是利用辅助工具的一种滑冰形式。活动时,用一块约一尺半见方的木板,北面平行地钉上两根长一尺半、高宽各一寸的木方子,再在二根木方子的中央各钉上一根一尺半长的粗铁丝,便做成了“冰车”。同时还要做两把冰钎子,用二尺左右长的木棍,下端削尖或钉上尖端锋利的钉子,人坐在冰车上,双手用冰钎子撑着冰面或雪地滑行,可以互相比赛速度。欻嘎拉哈“欻嘎拉哈”,是锡伯族男女老幼都非常喜爱的一种户内体育活动,主要活动季节在农历正月。早在1710年,锡伯族第一次大迁徒到新城子区兴隆黄家锡伯族乡时,民间就有流传着“欻嘎拉哈”活动,表明这一活动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欻嘎拉哈”,又叫“欻子儿”,一般在冬季室内炕上玩耍。这一活动除了准备“嘎拉哈”外,还要准备抛起物,女人常用铜钱串或布口袋,男人则常用石球。“欻嘎拉哈”时,多在炕上铺上毡子,因毡子有弹性,石球等抛起物落在毡上能蹦起来。在毡子上撒以“嘎拉哈”(比赛时应不少于150个),待球落在毡子上蹦起来时再接球。接球时不能碰别的“嘎拉哈”,碰到则无效;也不能把手中的“嘎拉哈”砸出去,砸出去也无效。接不住球当然更是无效了。
几个人玩,为一替一次轮流“欻”,也可按人轮流;只要不“欻”坏,就可以连续“欻”下去。比赛的胜负,决定于“欻”到的“嘎拉哈”多少。如多局赛则以净胜嘎拉哈数分胜负,不以局胜数为准。锡伯族“欻嘎拉哈”活动具有一定的特点,如须有较高的分析、判断力;抛钢珠与欻嘎拉哈及接钢珠要配合得好,有技巧,这样抓的“子”才能多;抛钢珠时要高而垂直,接钢珠要准确、灵活、机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