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2访问:15来源:历史铺
从此,京族人民便将三个岛屿,命名为“巫头”“山心”和“万尾”。为了纪念道人,在白龙海峡出口处建庙宇、竖石碑,封这位道人为“镇海大王”。
同时把“镇海大王”的牌位供奉在“哈亭”内最为重要的位置,永远接受人们的祭祀与崇拜,以求得他的佑护。在历时几天的京族传统歌节“哈节”中,人们在对各路神灵和先祖进行祭祀和娱乐之后,接下来的将是令人盼切已久,为护送“各路神灵”,尤其是为送别“镇海大王”,进行“驱鬼开路”而跳的舞蹈《耍花棍》。在“哈节”最后一项礼仪“宰猪大祭”刚刚结束,哈亭内焚烧祭文的青烟还未散尽,已从远远村口处传来大木鼓沉重而轰鸣的咚咚声,使所有的京族民众都向着村口涌去。被人们团团围住的参天榕树下,一位身着白色长衫、紫色发带,双手持长约40公分、缠绕彩色花带、具有驱魔神力花棍的窈窕少女,已在闻鼓起舞。这位俊美的桃姑双手将花棍频频转动于身体的上下前后 ,她伴着细碎的步履,面向东南西北四方将每种舞姿各表演一次,以示驱赶各方恶鬼为诸神、祖先开路、送行。随着木鼓节奏的变化舞蹈速度也越发地快了起来,为此,周围的观看者再次随之动起来。人们一边回首观望着还没有结束的舞姿,一边向着远处奔跑,似乎还都在测算着应停步的合适位置。
突然间,只见桃姑在急速舞蹈的最后,双手将花棍向头后方反身远远抛出。这一举动使人们不顾一切地奔跑起来,去抢接将从空中跌落下的花棍。原来这是京族习俗中所说的:“谁能接到节日最后一项《耍花棍》舞蹈所抛出的,具有驱魔能力的花棍,谁在这一年中就能免除一切灾疫并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