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作和交流印章石材的过程中,常常要使用一些行话术语,或称习惯用语。主要目的是为表达某种特定情况,既让交流双方都能明白,而又言简意赅。中国地广人多,三教九流各行各业,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术语。不过,由于各地习惯不同,方言不同,同行业中术语异差异也较大。现将北方地区及巴林石矿关于印章石材的常用术语介绍如下:
钉----料石中呈晶体的石英或硬度较高的围岩残留,或者黄铁矿晶体。
粘----硬而不脆,石性柔和,雕刻时,切削的石屑呈刨花状。是用于雕刻料石的鉴定用语,也可用“绵”表示。
地子吃血----是指鸡血石的一种情况,由于印材地子是红色的,鸡血部分被大面积的红色淹没住了。
燥----料石中最不能忍受的缺点之一,表示不透明、无光泽、无油性。燥的料石多为白色。
艳----颜色鲜艳、明快、无沉闷感,多呈暖调。

艳(女儿红)
皮----原料石最外层部分往往有一层泥黄色附着物,影响直接观察料石质量,称为皮。皮多无用,但有一部分料石表层有均匀的黄色薄层,与内部料石颜色截然分明,称为黄皮,是雕刻薄意和浅浮雕的上好材料。

图即为黄皮
地子----也叫底子,是指石材的主要颜色部分,抑或主色调。
润----是对透明度高、质量好的一种比较用语,反义则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