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徽派篆刻

时间:2024-09-03访问:15来源:历史铺

篆刻,通称印学,是一门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的造型艺术。在我国雕版印书史上,明代徽州刻本个有相当得要的地位。徽州刻上的历史自南宋始,至明初已有相当规模,其时簌县"铺比比皆是,时人有刻,必求歙工"。徽州自宋朱熹之后,文风渐开,学风渐炽,读书之家日见增多,而藏书之风又往往是刻书之风的先声。在在明是期以后,徽商崛起,刻印书籍亦成社会百业中一个获利丰厚的时髦行业,在财力雄厚、经营有术的徽商的开发下,徽州刻书业更为迅速发展起来,使徽州成了全国四大刻书中心之一。徽刻图书门类齐全,有古籍、文艺书籍和普通实用读物,内容广泛,一应俱全。其刻本可上与宋板比美,下与苏杭争价,很快跻身于全国刻书业的前列。徽州书商遍及大江南北,伴随书商而问世的刻工更是数不胜数。明人钱泳说:"雕工随处有之,宁国、徽州、苏州最盛,亦最巧。"他们不但在本地刻书,而且奔走四方,其中很多人子守父业,累世以此维生。徽州刻工多集中在歙县、休宁两地,而尤以歙县虬村为著。虬村又名仇村,明弘治年间,村中仇姓兄弟开设刻字铺,刻过程敏政的《篁墩文集》和《苏州府志》、〈容斋四笔〉等书,所刻大字本〈赤壁赋〉,仿米体,极为精肖。后仇氏稍衰,乡中黄氏继之而起,且世传代继,明代凡有名姓的黄氏刻工,不下百数十人,更出了一大批名匠高手。



“徽派”篆刻,始创于明代嘉庆年间(1522-1566)。创始人何震(?-1604),字主臣、长卿,号雪渔,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他的篆刻风格古朴端庄,刀法、结构都有独到之处,与著名篆刻家文彭(号三桥)齐名,并称“文何”,驰名于世。后人首推何雪渔为“徽派”的先驱者。后起者,如清初的程度邃、马慰祖、胡长庚、汪肇隆等,大胆地在刀工、结构上加以革新,喜用大篆入印,古朴整洁,别出新意,具有启迪开宗的作用。因四人都是歙县人,合称“歙中四子”,堪称徽派篆刻的主要代表同。徽派篆刻崛起于南宋嘉靖年间。

皖派篆刻创始人邓石如(1743-1805),名琰,字顽伯,别号完白山人,籍游道人。安徽怀宁人。清乾隆时的书法家、篆刻家。精四体书,造诣很深。其篆刻广泛吸收商周以来金石文字精华,并着重研究古代碑头篆额、瓦、砖、器等文字的结构笔意,与小篆的体势一同入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