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篆刻的基本刀法

时间:2024-09-03访问:17来源:历史铺

执刀法

书法讲究笔法,需要有正确的执笔姿势:刻印讲究刀法,也要注意执刀姿势。前二种刀法,本文将着重就这二种刀法加以解说。执刀之法,也因冲、切之不同,而稍有差异。刻冲刀时,常见的是以拇指和食指夹住刀把,中指承于下方,无名指与小指叠起紧贴中指下,一起发力撮定。刀杆横卧于掌骨之上,使之稳定。其式略似执钢笔,但五指稍为伸展。刻切刀时,常见的是将刀把竖起,略似执毛笔的样子,而手指应向掌心收缩,虎口闭拢,掌须竖直,同时使用腕力锲刀入石。执刀的姿势正确与否,主要是看这种执法,是否能使手腕的动作利索,使腕力能得道尽量发挥。例如,在以上二式以外,也有人作捏拳式得,只要能达到满意得效果,也可以使用。

起刀法
运用冲刀刻印,不要用刀刃正锋直入。刀杆与印面须成三十度交角。刀刃一般应向内倾,即以外刀角接触印面,里刀角向身。起刀时,用外刀角使劲锲入。这种起刀谓之(侧入法)。若用切刀刻印,刀杆先偃后起。起刀时,刀杆与印面约构成四十度交角,先将刀角似正锋锲入,而后使劲旋动腕力将刀把扶起,使刀刃全部入石为止。这种起刀谓之(正入法)。冲刀必须(侧入),刀刃与印面约成二十度交角,刀过之处,靠身一缘刀痕成斜坡状,外缘刀痕自然爆出(如图四)。冲刀切忌(正入),尚正锋前冲,则刻痕必细,且毫无意趣。

运刀法

(一)、冲刀:刀角入石后,就按一定方向奋力运刀冲进,指与腕须密切配合,用力要均匀,行动宜果断。这是篆刻用刀得关键,必须反复练习。在逐步提高得基础上,务求在镌刻中做到(以刀代笔)的作用,将篆法得笔意充分体现出来。在正常得情况下,大都是左手撮住印章(也可纳入印床),右手执刀,刀锋指向左方。起刀后,不但要大胆运刀,而且要目标准确,沿笔画边缘运进,做到丝毫不爽。最好能避免复刀重刻。(稳、准、狠)三字,乃用刀的基本要求。为了能做到这一点,可在奏刀时,除以拇指、食指、中指撮住刻刀外,以无名指和小指顶住在石章的右侧一边,可使运刀比较稳当,且能防止因用力过猛而失去控制(如图五)。在用力冲进过程中,要注意刀角不使深陷,就不得更进了。

(二)、切刀:按上述起刀法起刀,先伏后起,(指刀柄)在一起一伏的连续动作下,一个刀痕接一个痕地连缀而成笔画之一缘。在一起一伏之间,刀痕十分清晰,要求前后衔接得浑成自然,切忌矫揉造作,刻成规律性的锯齿之状(如图六)在我国篆刻史上被称为(皖派)的作品,是善于运用冲刀刻印的典型流派。(浙派)诸家的作品,是善于运用切刀刻印的典型流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