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明清两代绘画的特点是什么?

时间:2024-09-03访问:10来源:历史铺

1、文人画与院体画相互相融,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是画坛的主流。元代绘画摒弃了南宋院体画的传统,取法北宋以至唐人。明代初期,戴进、吴伟等画家又摒弃了元人的风貌,恢复了宫廷画院,因此、南宋的山水花鸟画又成为学习的对象。其后。以沈周、文征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的兴起,逐渐代替了浙派在画坛上的支配地位,文人画又—次压倒了院体画。明末清初,这种斗争趋势仍然存在。这种现象的形成.其原因当然不止—点,最主要的原因是艺术审美趣味的变迁。
2、就文人画来看,被奉为“正统”的复古派与“反正统派”共存并进,既有冲突的一面,也有相互影响的一面。由于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在—些重要的工商城市里,画家云集,因兴致、风格、师承等关系,形成了许多有鲜明风格特色的画派,如浙派、吴派、松江派、新安派、娄东派、虞山派、金陵派、扬州画派等,地区流派和多种风格的兴起与形成,使明清画坛形成技法丰富、面目多彩的局面。由于社会风气的腐败,文人之间的宗派门户之见也相当严重,画派之间的相轻,尤其是复古与创新,“正统派”与“非正统派”的斗争从未间断过,明未清初达到高潮,这一现象与这一时期思想、社会意识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
3、民间绘画沛然兴起。随着政治、经济和哲学思潮的变化,民间通俗文学空前繁荣,反映广大市民意识的戏曲、小说等文学形式广泛流行。世俗文学的审美效果与传统的诗词歌赋,有了性质上重大差异,对生活内容的欣赏胜过艺术形式的美感,世俗的真实胜过高雅的趣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