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画工具的性能与选择(二)
时间:2024-09-03访问:4来源:历史铺
第三步是敷彩,主要是指皮肤部分与衣着部分之敷彩两方面。皮肤部分的敷彩主要是脸部,脸部之敷彩最易掌握之法是从着皮肤的固有色开始。一种是将皮肤的固有色着在皮肤的凸处,一种是着在凹处,还有的是着在作者的感觉与某种美感所需要的部位上,可打破结构界限与立体观念。在固有色之上我们可趁湿复着其他略带变化的肤色,亦可在凹部略染深色。中国写意人物画之脸部及手部、脚部色彩一般不宜太丰富,也不应完全受光源色变化的支配,但可以参照光源色的某些因素以补充固有色的不足。用色的要求应与用墨相同,不应是色的简单涂刷,而是以色去表现并丰富结构,因此同样应注意用色笔触的美感与枯湿的对比变化。脸部一般不用沉淀之色,凡调合后即沉淀之色应洗去重新配置。在中国画用色中赭石是脸部常用之色,但赭石色与墨或其他色调合后极易沉淀,因而可用质细的像朱磦、土红等色代之,便不会沉淀而色相却相同。当然因追求特殊感觉之需而有意选择调配沉淀之色则又作别论了。有时在脸色中少许调人白色也会减少水痕与沉淀,在画妇女幼儿时不妨一试,会取得明显滋润之效果。颜料的沉淀与否不是绝对的,不同的颜料搭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样品种也会因生产质量的不稳定而有差异,因此这方面的经验只能通过实践去取得。衣着的着色应与脸部着色方法基本协调一致,即格局、体感、色调、手法上基本相同为好。譬如脸部的着色法是感觉式的,不讲究严格的结构表现和打破固有色的互相之间界限的,那么衣着之着色手法也应采用从整体落笔、打破衣服色块之间的界限来进行。如果脸部有适当的体感表现,那么衣着的局部也应有类似的体感描绘等等。一般衣着的用色笔触可以更大些,更放些,取舍也可更大些。为了整体的色调更协凋,固有色的色相可变性也应更大些,衣着之着色、勾勒与着墨在步骤上也可以更自由更随意一些,有时可先着色再勾勒或只再着色而不理勾勒,即没骨法,乃至着墨着色与勾勒同时进行,称为拖泥带水法,既蘸墨又用色,在涂抹时随机勾勒,一气呵成。有些衣着中的纹样与特殊的笔触可以用白色或调胶矾之色先行点划,这样在大片涂抹时,这些纹样会时显时隐,十分自然,可避免后来以复加的方法所容易出现的生硬感。
最后是调整,调整目的是为了使前面各步骤之间联系更有机与自然,画面从整体上更完善与协调,并且对一些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对失误之处尽可能进行补救与修改。因此调整可从造型、用笔、用墨、用色等几个方面考虑,不过调整步骤修改不宜过多,修改也要防止破坏原有成功的因素,如果无把握在修正后有所提高,而这些缺陷又尚不足以影响总体的造型与格局,则不必勉强修改。
写意人物画之作画步骤并不很严格,风格不同方法必然亦多样,故以上介绍的作画顺序,只能作为写生时参考,具体还得在各人运用中按自己画风的需要与作画习惯去调整。
2.小品画
即兴式的小品画,是中国画所特有的创作形式,在历史上并没有严格规定小品画的界限,而近代将那些随意性、即兴性明显的创作统称为小品画。小品画像民歌、随笔、小诗那样沁人肺腑,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小品画的绘制,没有一定的规律,因为大量的小品画是即兴之作。主要要求它欣赏性,对形式与技法的要求特别高,因而中国画的“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的特点,在小品画作画过程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而突出。小品创作还是艺术家灵感的即发式的反映,因此落笔前,必须对整个画面的设想胸有成竹,然后通过一鼓作气的运笔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将形、神、情、线、面、点、笔趣、力度、节奏、黑、白、灰等交融、组合、贯穿、安排在一个画面之中。
小品画的技法运用比主题性创作更自由,更具探索性,它的技法不宜太丰富,因为小品本身内容不复杂,画材较单一,过多繁杂之技法,反而难以控制全局,所以应在单纯里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以一处或几处的主线或墨块或色块或强笔触稳住画面,技法的大格调必须统一,否则会严重影响小品画艺术上的完美感。
初学小品画时题材面不宜铺得太开,可选自己最有兴趣和较熟悉的三五个画面去反复变体,不断改进,逐步完善。这种练习的深入,必然会涉及到画面急需使用的各种绘画因素,除人物外,背景中往往会有山水、动物、花草、道具等等,在进行人物部分的精益求精绘制的同时,还必须使背景也具有相应的水平。这样尽管开始时只有三五个画面,其实要使这三五个画面完善起来,必然要进行相当数量的画外练习。随着构思的不断增多,则这种练习范围必然会自然扩伸,使你掌握各种必须的程式和技法,使你从生疏到熟练最后进入自由之境界。小品人物画应从主体入手,主体的含义不一定是人物本身,可以是画面最有特色的部位,有时主体不只是一个,或许无所谓明显的主体,可以从自己最有把握的部分或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由于小品画一般幅面不大,因此勾勒、色、墨也无所谓先后,可从效果的需要见机行事。
小品画具有随意性,可随时进行不同题材不同章法的实践;它的即兴性,可使灵感的火花经常得以爆发并尝试。它既可作为习作来练习,同时又包含创作的基本因素,它在主题与题材上要求较宽松,因此只要形式上的美感达到了较高层次,有标题或无标题,具象或抽象,直觉或幻觉等,均可以表现。
常见的写意人物画类型介绍
写意人物画风格很多。北方的多以写实的手法,造型严谨,塑造较深入,适应于严肃主题的表现,主要吸取中国山水画用笔方式,将雄浑的勾勒与皴、擦、点、染相结合。这种表现方式因为以写实为主,因此一般总是在事先进行周密的构思,然后在详尽的初稿的基础上进行大胆而严格的描绘,外形主要以线的勾勒为主,一般不用没骨及泼墨、泼彩等手法,而喜以皴擦等手法进行扎实而深入的刻划。具体往往从局部着手,最后叠积而完成总体气氛。这类画风过去汲取西方素描的因素颇多,专业技法不讲究太丰富。近来,这类画风正在演化。从其基础上派生而形成的大致可分为两种大趋向:一种是基本保持原先写实的格局,但在具体造型时减少素描的因素,而增加了作者感觉的表现,因此过去的以皴擦表现结实的结构体面的特点减弱了,而以其作为表现形式感、质感与气氛的因素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