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广川画跋

时间:2024-09-03访问:12来源:历史铺

中国北宋绘画评鉴著作。董逌(yōu)著。董逌,字彦远,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政和(1111~1118)年间官徽猷阁待制,以精于鉴赏考据擅名。
《广川画跋》全书共六卷,约成书于1120年前后。由单篇题跋构成,共一百三十四篇。包括宫廷及私人收藏,其中以历史故事及风俗人物占多数。画跋偏重于考证评议,对作品之题材内容及物象制度多方论证,引经据典,与其他侧重艺术风格技巧之评鉴著作不同,对作品辨识也时出独特见地。如根据画中人物衣冠服饰及殿廷环境辨《萧翼赚兰亭图》为《陆羽点茶图》;根据图中细节辨《汉武帝会西王母图》为《唐武帝仙乐图》,又称《醉僧图》,所画僧人沈酣实为魏晋时僧人不守成律聚饮歌舞之写照;又指出《击壤图》中击壤不应画为击缶。其他如对《兵车图》兵车形制进行考证,跋《舞马图》论及舞马之戏的源流等,皆可见作者学识之广博。董尚有《广川书跋》传世。
由于董逌是著名的考据、鉴赏家,宋徽宗宣和时与黄伯思齐名,故全书之中考据文章十居八九,多考古画中所画故事、物象,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认为“题故事图画,应以此种为正宗,然非学有本原者不办,故后来无能效之者”。这本书不似诸多品评著作喜评绘画高下,除考据外,亦言画理、画法,其中不乏较好的见解。
《广川画跋》不仅能从世之所好、俗之所成论画,而且能将传统理论与创作实践相结合,对技法、风格发表深入见解。如李公麟得周肪《按筝图》,因“不遗余巧”、“媚色艳态,明眸善睐”,怀疑其形容骨相尚为不得,更何况传神写照?故持画相问:“人物丰浓,肌胜于骨,盖画者自,有所好哉?”董逌答曰:“此固唐世所尚……唐人所尚以丰肥为美,防于此时知所好而图之矣;”所论颇高。宋徽宗主持画院,专尚形似,重视法度,董逌亦讲形似与画法,但又主张兼得形、神、理,作公允持平之论。如他在肯定戴嵩画牛“妙于形似”,谓“苟失形似,便是画虎而狗者”的同时,提出“要不期于所以似者贵也”,认为“赋形出象,发于生意,得之自然”才足珍贵,而“摹取形类”,“虽寻常者犹不失”并非正途。董逌还从韩非所辨鬼神犬马之孰为难易,提出“鬼神索于理不索于形似,为犬马则既索于形似,复求于理,则犬马之工常难”的道理,在形神关系外并提一“理”,既受宋人讲理学的风气影响,又是苏轼讲“常理”的阐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