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进京赶考的人是什么身份?土匪为什么不敢抢劫?

时间:2024-06-30访问:4来源:历史铺

  在古代当你进京赶考时,必须带上沿途的食物、住宿和使用的钱。有钱人家除了最基本的钱,还会带一些钱去交朋友。与普通的老百姓相比,这些人都是流油的“肥羊”!所以,只要抢书生,就会有收获。那么,山贼敢抢吗?当然敢。一个山贼有什么不敢的?但事实上,历史上很少有山贼抢劫进入京城赶考的考生,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进京赶考

  在古代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中,也存在有少数人是被土匪抢劫的。然而,在这些被抢的人中,很少有进京赶考的考生,这让许多人感到奇怪。显然,明明进京赶考的考生随身会携带很多钱,更适合抢劫,那土匪为什么会手下留情?

  在我们弄清楚古代土匪为什么不抢劫进入京城参加考试的考生之前,我们必须知道进京参加考试的考生的身份,只有搞清楚这一点,我们才能更清楚地理解这个问题。说到这些考生的身份,就不得不提到古代的科举制度。

  在明清两代的科举考试中,考生参加的第一级考试称为童试,通过县考后,入围成功的可以去府里考试,通过府里的考试才能获得童生的资格。

  成为童生之后,意味着有资格参加府里和州里的第二级考试“府试”,能够通过府试的人被称为“生员”,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秀才。成为秀才后,一般意味着他们脱离了平民阶层,开始步入士大夫阶层。

  秀才之后,就是乡试了。乡试一般在省城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在乡试通过之后,成功的人被称为举人。在明清两代,举人已经可以担任七品官,相当于县长级别的官员。一个人一旦考上了举人,即使后期不继续往上爬,基本上也就衣食无忧了。因此,就出现了范进中举的情况。

进京赶考

  举人继续参加考试,参加的就是会试了。会试和乡考试一样,它也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然而,考试通常在京城举行。因此,古代就出现了进京赶考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进京赶考的考生是栋梁之才了,地方和国家都非常重视他们。

  中考后成为“贡士”,贡士之后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一般殿试不会淘汰参加考试的考生,只是通过考试进行排名。

  事实上,古代土匪不抢劫进京赶考的考生有两个原因。原因一是不值得抢,原因二是不敢抢。进入京城参加考试的考生身份太明显了,土匪不可能有眼无珠。

本文标签:进京赶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