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晁补之怎么读?“苏门四学士”中最不出名的一个

时间:2024-06-30访问:14来源:历史铺

  晁补之怎么读 ?[cháo bǔ zhī]。北宋著名文学家,“苏门四子”之一。“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的黄庭坚、秦观、张耒。

晁补之怎么读

  晁补之,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人,北宋诗人、文学家。工书画,能诗词;进士出身。因为《神宗实录》修订不准确被贬亳州,先后被贬浙江丽水,江西,四川达州等地,最后死于泗州,就是江西苏省盱眙市;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书传世。

  晁氏家族自称是汉朝晁错之后,也是北宋名门望族、官宦世家、书香世家。在大约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有十几个人考上进士,史书记载有二十几个人。几乎代代人都金榜题名,在朝中当官,被称为“晁半朝”。

晁补之怎么读

  晁补之怎么读,晁补之从小受到家庭良好文化的熏陶,聪明好学,少年能说会道,每天背几千字,久负盛名。12岁时,他开始了官员生涯。从那以后,他游览了江南各地的风景名胜,开阔了眼界。

  当时苏轼在杭州做通判时,17岁的晁补之久仰苏轼的大名,于是前去拜访,并写了《七述》。备描述了钱塘山川之美,苏轼看完之后,钦佩地说:“吾可以搁笔矣。”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于是晁补之家喻户晓。

  在苏东坡的弟子中,可以说只有晁?之是有师父神韵的,其他人都是各有所长,尤其是秦观,简直与苏东坡反其道而行。相反我们从晁?之的《摸鱼儿》可以看出,他与苏东坡的词风相似度很高。

晁补之怎么读

  当然,晁?之的词与苏轼的词也有些许不同。他没有苏轼的那种豪放、超然,有的是傲兀跌宕之气。也就是说,他比苏词少了一点超然,而多了一点沉咽之气。就像冯煦在《蒿庵论词》里记载的:“无子瞻之高华,而沉咽则过之”。

  到了中国的明清时期,他们对晁补之很推崇,《四库全书》不仅收藏了他的全部文集,而且还写了许多摘要。更有甚者,将他与晏殊、苏轼、周邦彦、秦观并列为宋代五大词人,评价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