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藩镇割据是什么意思?藩镇割据是怎么形成的?发展过程是什么?

时间:2024-06-30访问:16来源:历史铺

  藩镇割据是什么意思?藩镇割据是指唐代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为战的局面。当时节度使垄断了一方的军政财权,职位由其子女或将领继承,不受中央政令管辖。唐朝时,中央政府多次试图削弱藩镇,但收效甚微,这种局面持续了近两个世纪,到北宋初年结束。

藩镇割据是什么意思

  唐朝是一个历久久远的朝代,其衰落的原因都来自于安史之乱后的种种问题。“藩镇割据”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第一、藩镇制度的出现。

  事实上,藩镇最初出现在唐睿宗李旦时期,唐睿宗李旦担心吐蕃王国的力量太强大,于是河西藩镇成立了,守卫用来抵抗吐蕃王国的力量。

  第二、藩镇制度的发展。

  唐玄宗李隆基时期,他扩展了唐睿宗李旦的这种方法,因此藩镇的局面扩大了,增加了10个战区,每个战区的指挥官被称为“节度使”。这10个战区,每个都驻扎在大唐王朝的边境地区,被称为“藩镇”。意思是大唐王朝抵御外来侵略的屏障。

  藩镇一直在不断增加,没有减少的趋势。在唐宪宗李适之前,藩镇有大大小小50多个,到处都是节度使,每个人都拒绝服从对方,不忠于中央政府。

  第三、藩镇制度的意义。

  藩镇制度的最初目的是让藩镇能够帮助大唐王朝在各地抵御外敌。所以东南西北的边疆都有藩镇存在,只是没想到唐朝最后会因为藩镇而覆灭。

藩镇割据是什么意思

  藩镇割据是什么意思,事实上在安史起义之前,所有藩镇仍然忠于皇帝,并致力于驻守边疆。唐玄宗在年老时候,爱屋及乌,派遣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成为大唐王朝的宰相。杨国忠在位时期,每天只知道腐败贿赂。当节度使安禄山来长安拜访皇帝时,他也要求巨额贿赂。安禄山直接拒绝,但杨国忠一次又一次激怒了安禄山。最终,安禄山造反了,安史起义持续了九年。

  安史之乱最终被平息了,但是给中央政府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当初安禄山和史思明手下的将领也有了自己的藩镇,此时中央政府不敢轻举妄动,只好继续恢复这些将领的原职。藩镇的节度使在自己的战区有自己的军事管理权、财权、行政权,完全不受中央政府的控制。

藩镇割据是什么意思

  看到中央政府的懦弱无能后,藩镇的节度使开始得寸进尺。不仅拥有行政权、财产权、军师权,还拥有了“世袭制”,成为一个独立的小国。关于藩镇割据是什么意思,你知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