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30访问:20来源:历史铺
南越王赵佗,在赵佗生活的时期,岭南远离中原,经济、文化和生活水平相对落后。被称为“南蛮”。赵佗在治理南越国时,建立了城市,推广了文字的使用,革新了农耕文化,给岭南带来了文明,可以说他是“岭南之祖",实至名归。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做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大军稍后进入,然而屠将军滥杀无辜,激起民愤而被杀。秦始皇知道这个消息后,勃然大怒,他命令赵佗夷平岭南,的南蛮之地。赵佗英勇作战,终于在公元前214年征服了岭南。随即,秦王朝在番禺设南海郡(今广州),任任嚣为郡尉,掌管一县的政治、军事和监察。下辖四个县:番禺, 龙川, 博罗和四会,龙川位置和军事价值极为重要。故委赵佗为龙川的行政官, 赵佗在龙川筑城辟地以为治所。赵佗不仅竭力阻止越南人民的反抗,而且采取和辑汉越”政策,安抚越族,劝说士兵在当地养儿育女,促进汉越融合;他还写信给皇帝说,遣送中原居民至南越传播中原文化。
后来,秦始皇去世,秦二世继承了皇位,但秦二世的暴政最终激发了陈胜和吴广的起义。中原陷入混乱。
公元前203年,赵佗揭竿而起,吞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建立了越国,自称“南越武王”的南越国,定都番禺,也就是现在的广州。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41岁的赵佗被汉朝封为南越王。汉高祖皇后吕雉掌权之际(公元前183年),54岁的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公元前179年,吕后死后,汉文皇帝刘恒即位,赵佗去帝号而复汉朝,仍称南越王,仍然称为南越王,享年58岁。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赵佗归汉。 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南越王赵佗,以101岁高龄乐终,葬于番禺东北部。他是历史上第一大寿者,他死后,由孙赵昧(《史记》作胡)及其后裔婴齐、赵兴、赵建德,延续了四代。在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国亡。总的来说,赵佗被称为王称帝有67年,后代共有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