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清初六家”其中的宋琬、施闰章、王士祯有什么作品?

时间:2024-06-30访问:12来源:历史铺

  清初作家,有的虽然也生于明代,但是主要活动时期在清朝,而且在清朝做官,因之他们没有什么民族气节问题。这些人的作品情调也就和那些遗民诗不同。但他们所写的好作品,民主色彩和揭发当时政治黑暗的情形还是有的。

宋琬

  宋琬(1614-1673),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他和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称,是当时著名的诗人。他的《同欧阳令饮风凤山下》诗:“茅茨深处隔烟霞,鸡犬寥寥有数家。寄语武陵仙吏道,莫将征税及桃花。”这首诗有一定程度的现实意义。此外如《九日同姜如农、王西樵、程穆倩诸君登慧光阁》诗“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佳句清新可诵。

  至于施闰章,字尚白,号愚山,安徽宣城人,他的诗的现实性比宋琬为强,对于农民生活穷困的描写如“瘠土嗟薄获,岁丰长忍饥”,比较要算深刻的。又如《牵船夫行》诗说:“君看死者仆江侧,火伴何人敢哭声”,写得十分真挚而沉痛。他有一套创作理论,认为写诗“作室者,瓴甓木石,一一俱就平地”,有现实主义倾向。他的作诗技巧也比较成熟,如“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钱塘观潮》),“野水合诸涧,桃花成一村”(《过湖北山家》)。给人一种构思雄伟、气象浑厚的印象。

  王士祯(1684-171),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他在钱谦益、吴伟业之后,极享盛名,成了文坛领袖。他二十三岁时游历下,在大明湖上写了四首《秋棚》诗,传诵一时。他的诗有意无意地歌颂太平景象,很少反映人民生活的作品。但是刻划景物却很工致。如《江山》: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又如《藤花山下》:麦陇参差碧岸头,藤花山下晚风秋。 一时残雨兼虹尽,百道清泉入涧流

  另一首《露筋祠》:翠羽明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于烟。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

王士祯

  这里既用事,又写景,清静幽冷的境界,勾画得令人神往。他的诗句如“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被当时画家绘成图画。绝句如“ 皖公山色望迢遥,皖水清冷不上潮。青笠红衫风雪里,一林枫桕马萧萧”。他本人会嘱画师替他制成图画,事虽未果,但是可以看出他的诗写景是可以入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