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河姆渡遗址,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河姆渡出土玉器的作用

时间:2024-06-30访问:15来源:历史铺

  河姆渡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余姚市河姆渡镇处,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开始发掘,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在余姚乃至全国享有盛誉。

  目前已经确定的最下层的年代是7000年前。通过1973年和1977年的两次科学发掘,出土了近7000件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人工栽培水稻遗物、干栏建筑构件、动植物遗存等文物,充分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当时东方的农业、建筑、纺织、艺术等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证据,是中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在食物方面,当发现大量的水稻植株时,就判定植物是人工栽培的水稻。除此之外,还有葫芦、橡子、菱角、枣子等等。动物包括野生动物,如羊、鹿、猴子、老虎和熊,以及家畜,如猪、狗和水牛。河姆渡文化中骨器的制作相对先进。还有一些器具如耜、鱼镖、箭头、哨子、刀、锥、锯等。这些都是经过精心打磨的。有的有带柄的骨刀,骨孔上雕刻的花纹或双头鸟纹,就像精美实用的工艺品。

  最让人惊奇的是 在河姆渡时期所出土的玉石,虽然玉石生产还很初级,对玉石材料的选择并不严格,玉石的质量也很差。玉器的形状有璜、珠、饼、丸、坠等。大部分都是小块的饰品,制作不规整,大部分都是素色的,没有线条纹路。

  而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玉璜是一件礼仪装饰品。每当举行宗教仪式时,巫师们都会佩戴它,这是显示出巫师的神秘身份。

  在古代有中国,玉琮, 玉璧, 玉圭、玉璋、玉琥等被《周礼》称为“礼天地四方”。六大玉器中,玉璜,玉琮,玉璧、玉圭四种玉器历史最悠久,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

  河姆渡文化玉器是长江下游地区最早的玉器制作成果之一,虽然这里的玉器种类和数量较少,都是造型简单、工艺原始的小装饰品,但它们的出现直接影响了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中玉器的发生和发展。早期的造玉中心形成于太湖流域,与北方红山文化的造玉中心遥相呼应,共同谱写了玉文化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