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唐代民歌民谣,这些民谣写了什么内容?

时间:2024-06-30访问:15来源:历史铺

  在封建社会,民间文学一直遭到统治阶级的排斥和攻击,大多只能口头流传,因此保存下来的唐代民歌并不多。现在我们只能从集中的一些历史书或诗歌中看到当时的一些民间作品。这些作品既零星散乱,因此要从这里面来看到唐民间歌谣的全貌是有困难的。不过,从这些仅有的作品中,我们还是可以强烈地感到人民那种富于反抗的精神。

唐朝

  首先,人民在歌谣中对统治阶级常常怀着憎恨和嘲讽。如在《杨氏谣》中,人民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荒淫祸国曾经这样地表示不满:“男不封侯女作妃,君看女却是门楣。”又如在《神鸡童谣》中,人民对唐玄宗的荒唐的斗鸡生活曾经这样讽刺道:“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对于直接压在人民头上的贪官污吏,人民更在歌谣中以辛辣而形象的语言,揭露出他们的丑恶面貌:前得尹佛子,后得王癞獭。判事驴咬瓜,唤人牛嚼沫。见钱满面一心喜,无镪从头喝。常逢饿夜叉,百姓不可活。——《王法曹歌》。

  除此以外,人民还在歌谣中倾吐他们所身受的各种压迫和痛苦。如唐高宗(李治)永淳元年(682), 洛阳一带大雨,冲毁了大片庄稼,人多淹死。于是,人民在歌谣中唱着他们所身临的苦难景象:新禾不入箱,新麦不入场。迨及八九月,狗吠空垣墙。——《永淳中民谣》。

唐朝

  人民除了身受自然的灾害以外,更是时常受到统治阶级所加在他们身上的灾害。在不少歌谣中,人民对骄悍的军阀和贪暴的管吏予以讽刺,如“长安天子,魏府牙军”。又如有一首《两京童谣》:不怕上兰单,惟愁答辨难。无钱求案典,生死任都官。

  这首歌论很明白地控诉了封建官衙的贪赃枉法,胡乱判案。此外,在歌谣中人民对繁重的兵役和徭赋也深表不满,提出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