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清朝嘉庆、道光时间有什么诗人?梅曾亮、项鸿祚介绍

时间:2024-06-30访问:18来源:历史铺

  嘉庆、道光时期,诗歌创作方面受袁枚的影响很大。散文作者多守桐城师法。常州派的词盛极一时,骈文也有部分势力。

  在散文方面,梅曾亮、管同等较有成就。梅曾亮(1786-1856)字伯言,江苏上元(今南京)人,著有《柏梘山房诗文集》。管同(1780-1881),字异之,江苏上元人,着有《因寄轩文集》。他们的文章的特点是条理清晰,文字洗炼,但思想性不强。

梅曾亮

  梅曾亮《答朱丹木书》说:“惟窃以为文章之事,莫大乎因时。立吾言于此,虽其事之至微,物之甚小,而一时朝野之风俗好尚,皆可因吾言而见之。使为文于唐贞元、元和时,读者不知为贞元、元和人,不可也;为文于宋嘉祐、元祐时,读者不知为嘉祐、元祐人,不可也。”这在桐城派的文论上是一个发展,然而他的写作实践没有达到这个要求。

  他最吸引人的作品还是游记,如《游小盘谷记》《钵山余霞阁记》都文笔简洁,意象鲜明。管同的《饿乡记》有所寄托,不失为一篇可读之文。

  管同、梅曾亮之外,焦循的文章也见称于时。焦循,字里堂,江苏甘泉(今扬州)人,著有《雕菰楼集》。他自称为文学习柳宗元,实际上受汪中的影响很大。他的诗质朴有韵味,如《夕阳》、《买菊》旧意翻新,尚不肤廓。

  这个时期的诗人、词人,成就数大的有舒位和项鸿祚。舒位,字立人,号铁云,大兴(今北京市)人,著有《瓶水斋诗集》。他家境清贫,以馆幕为生。《破被篇》说,“读书万卷读不破,走入破被堆中卧”,实际是自我写照。

  《答孟楷论诗三首》对当时诗歌的各种不良倾向,表示不满。在《有题十首》中他说“秀才文选中,名士鲫鱼多”,对于同时代的文士颇露讽嘲。《春雪》一诗:春雪不可积,萧萧作雨声。风檐疏欲断,冰柱湿犹明。深巷晴双屐,高楼夜一檠。偶然问米价,颇悔未躬耕。最后二句,意在言外,含蓄而有余味。

项鸿祚

  项鸿祚(1798-1835), 字莲生,钱塘(今杭州)人,著有《忆云词》。他的词抒情的意味浓,多表现个人抑郁、伤感的情致。刻画景物亦工整。如“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此外,以词见称的还有周济。周济(1781-1839), 字保绪,江苏荆溪(今江苏宜兴)人,著有《止庵词》《介存斋论词杂著》。他的成就主要是在常州派词的理论上有所发挥,词写得并不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