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30访问:16来源:历史铺
王安石的朋友王令( 1032-1059), 字逢原,籍贯广陵(今江苏扬州)。他是一个富有才华的青年诗人,怀抱着治理国家和减轻人民痛苦的愿望。
王令曾说:“君不唐虞皆我罪,民推沟壑更谁尤”(《秋日偶成呈杜子长显之兼简仲美刘丈》)他又说:“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感愤》)可惜他死得太早,没有为国效劳的机会。值得庆幸的是他留下来一些优秀的诗篇,为北宋诗坛增色不少。
他的诗主要是吐露他自己的远大抱负和对当时现实的不满与悲愤。他那宏伟的气魄,奇特的想象,表现了显着的浪漫主义特色,在宋诗中是罕见的。例如《暑旱苦热》: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这种与民同忧乐的思想十分可贵,诗的境界开阔,构思是奇妙的。王令也和所有浪漫主义诗人一样, 喜欢运用比兴手法来寄托美丽的理想和抒发愤世嫉俗的感情。试看他的诗篇,自然界的种种现象和事物都曾引起他的联翩想象。例如暑热的时候他就想借清风来凉爽天下(《暑热思风》)。大雪的时候他就把雪花看成是邪神(暗喻人世的奸臣)的“灰烬”(《甲午雪》)。他的《原蝗》诗更借蝗虫的嘴把那些达官、富翁们吮吸民脂民膏的罪行作了尽情的揭露,笔锋犀利,感情充沛。除此之外,王令也有一些完全不带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如《饿者行》:
雨雪不止泥路迂,马倒伏地人下无。居者不出行者止,午市不合入空衢。道中独行乃谁子,饿者负席缘门呼。高堂食饮岂无弃,愿从犬彘求其余。耳闻门开身就拜,拜伏不起呼群奴。
这幅雪地乞食图描绘了人民的饥寒交迫的苦况,揭露了高门大第内的骄奢生活。诗人的爱憎是分明的。王令的诗在艺术上的缺点也和王安石有类似之处。他受韩愈、卢仝、李贺的影响特别深,不少诗失之生硬、粗糙。当然,这些缺点并不妨碍他作为一个具有特色的优秀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