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秦汉政治史之黄巾大起义和东汉王朝的灭亡

时间:2024-07-05访问:7来源:历史铺

黄巾大起义和东汉王朝的灭亡
  在统治集团内部宦官、外戚交替擅权、党锢之祸迭起之时,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广大农民则痛苦地挣扎在死亡线上。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危机和土地兼并引起的流民和奴婢问题,将东汉政权推上了绝路,黄巾大起义和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终于导致东汉政权的灭亡。
  (一)横征暴敛,民不聊生
  东汉后期,在政治腐败黑暗的同时,统治集团的生活极其腐化奢侈。桓、灵二帝时,仅后宫彩女就多至数千人,衣食费用每天高达数百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住在京师的官僚贵戚们, 衣服饮食,车舆庐第,奢过王制 ;家中器物, 金银错镂,穷极丽靡 ,连他们的徒御仆妾,都穿锦■绮纨;甚至他们死后的棺材,也必须用 江南檽梓预章之木 , 伐之高山,引之穷谷 , 工匠雕刻,连累日月 , 费力伤农于万里之地 ①。桓帝时,由于挥霍无度,以至于 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是谓三空 ②的地步。
  为了维持巨大的开支,桓帝和灵帝统治时期,经常削减百官俸禄,向王侯借贷,甚至公开卖官鬻爵。如延熹四年(公元161年), 占卖关内侯、虎贲、羽林、缇骑、营士、五大夫,钱各有差 ①;到灵帝时更是公开在西园标价卖官,二千石的官卖二千万,四百石的官卖四百万,所有官职都按其职位的高低和利禄的多少标定价格。买官的人既可以先交钱,也可以到任后加倍付款。这样,不少人以重金取得官位:太尉段颍、司徒崔烈、太尉樊陵、司街张温之徒,皆入钱上千万下五百万以买三公;曹嵩通过贿赂宦官和 输西园钱一亿万,故位至太尉②。崔烈通过灵帝傅母程夫人交纳五百万钱买得司徒之职。在举行封拜仪式时,灵帝竟然对左右亲信说:真应该再稳一点,本来可以赚他一千万的。
  卖官鬻爵加剧了吏治的腐败。很多官吏到任后,便大肆搜刮。灵帝时的一个小小长安县令,便贪污千余万;而益州西部,由于是 金银宝货之地,居其官者皆富及十世.在官吏贪污的同时,皇帝也不甘示弱,不断巧立名目。灵帝时规定各地向国库上缴租税时,必须先将一部分交入宫中,称为 导行钱 ;南宫失火,他又下今天下耕地每亩纳税十钱,称为 修宫钱 ;官吏的升迁要交纳 助军钱 ,等等,灵帝还特别指派一些宦官替他保管钱财,并且在他的老家河间国(河北献县东南)买田修宅,似乎准备一旦做不成皇帝,还可以回去做个土财主,真是贪婪、愚蠢到了极点。
  东汉王朝黑暗腐朽的统治和统治者对人民残酷的压榨,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人祸加上天灾,人民更是无法正常生活下去。安帝永初二年(公元108年), 州郡大饥,……老弱相弃道路 ①;永初四年(公元110年), 青徐之人,流亡万数 ②;至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 百姓饥穷,流冗道路,至有数十万户,冀州尤甚 ③。在困境中苦苦挣扎的人民,因冻饿而死甚至 民相食 的记载史不绝书。
  ①   《后汉书?王符传》。
  ②   《后汉书?陈蕃列传》。
  ①   《后汉书?桓帝纪》。
  ②   《后汉书?宦者列传》。
  ①   《后汉书?安帝纪》。
  (二)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在东汉统治集团内部外戚和宦官为争夺统治权打得不可开交、党锢之祸迭起的情况下,东汉政府根本无暇顾及人民的死活,走投无路的农民便纷纷起而反抗。东汉安帝至灵帝统治时期,有史可据的农民起义多达41次,其中安帝统治的19年中,农民起义一共发生了4次;顺帝统治的19年中,发生了13次;冲、质帝共在位不足两年,却发生了4次农民起义;桓帝统治21年,发生了14次;而灵帝统治时,自公元168年至180年,即发生农民起义4次。从 百姓流亡,盗贼并起 的记载看,小股流民暴动更是多得不可胜数。
  安帝永初三年(公元109年),青州一带爆发了张伯路领导的起义,张伯路自称 将军 ,率三千余人,活动于沿海九郡,杀二千石、令、长,东汉政府派侍御史庞雄督兵镇压,反使其声势转盛,后在御史中丞王宗的数万军队镇压下,起义才于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归于失败。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扬州六郡农民在章河领导下起义;曾旌在会稽率众起义;广陵人张婴领导的义军则在徐、扬一事活动,其势力曾达到一万多人。桓帝永兴二年(公元154年),公孙举、东郭窦在泰山、琅琊一带起义,起义军发展到三万多人。延熹五年(公元162年),荆州地区接连爆发农民起义,其中还包括少数民族的起义。东汉政府派御史中丞盛修前去镇压,结果不但没有将起义镇下去,连被募的士兵也举起了义旗。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不但面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镇压,而且还受到地方地主豪强私人武装的威胁,这是与西汉时期农民起义不同的。
  尽管上述起义相继被东汉政府和地主豪强镇压下去,但人民并没有屈服,正如当时一首民谣所说: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①。这些涓涓细流,最后终于汇集成为雄浑浪潮,爆发了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的席卷全国的黄巾大起义。
  (三)黄巾大起义
  1。原始道教与农民起义的结合东汉末黄巾大起义的准备工作是通过披着宗教外衣完成的。东汉顺帝时,琅琊人于吉造了一部《太平清领书》,其内容十分庞杂,包括治理国家、阴阳五行思想以及巫术杂语等。到灵帝统治时期,《太平清领书》中宣传的思想广泛流传于民间,并分为几个流派,其中最主要的有东方张角的 太平道 和巴蜀汉中地区张鲁的 五斗米道.
  ②   《后汉书?安帝纪》。
  ③   《后汉书?桓帝纪》。
  ①   《太平御览?卷 96 》引崔实《政论》。
  张角,巨鹿(河北平乡)人,是太平道的教主。他自称 大贤良师 ,通过用符水给人治病的手段传播太平道,吸收了很多弟子,并派他们到各地去传教。由于东汉统治集团内部忙于争权夺利,对以治病为手段的太平道的看法也存在着分歧,有些人甚至认为太平道只是在 以善道教化天下 ①,因此太平道的发展实际上处于半公开状态。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太平道众便发展到数十万人,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等八州。为了将这些道众有效地组织起来,张角还按地区分为三十六方,大方有一万余人,小方也有六、七千人,各立渠帅,由张角统一领导。张角在组织力量的同时,还广泛传播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的谶语。 苍天 ,指东汉王朝的天命,而与之对立的黄天 ,则是指太平道教义中所宣传的美好社会。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是甲子年,所谓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是指在这一年里,东汉王朝即将覆灭,天下将得到太平。这一预言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在本质上却成为起义的号召和行动的纲领。为了使这一预言深入人心,太平道众们还在京师洛阳和各州郡官府的门上,用白土写上 甲子 二字。为使起义的准备工作更加扎实,张角还亲自到洛阳观察动静,并让大方渠帅马元义将荆州和扬州数万人集中到邺(河北临漳县西南),准备以此为中心举行起义。马元义还多次来往于京都洛阳,秘密联络与太平道有关系的宦官徐奉等人,以作为内应。当一切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以后,张角将起义的时间定在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三月五日,并约定 内外俱发,八州三十六方并起.张角的动员令发出后,参加起义的农民们积极响应,他们弃卖财产,流移奔赴,填塞道路 ②,只等起义的日子到来。
  2。黄巾大起义就在这场矛头直指东汉王朝的全国性农民大起义即将爆发之际,情况突然发生变化:青州济南的大方首领唐周(一名唐克)向东汉政府自首告密。
  东汉统治者立即着手镇压。马元义在洛阳被捕后车裂而死,洛阳的太平道组织受到很大破坏,道徒和被牵连者遭杀害的有一千余人,全国范围内对太平道教徒的大搜捕即将全面展开。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张角当机立断, 晨夜驰敕诸方 ,下达在二月提前起事的命令。起义军虽然仓促起事,但由于有十数年的长期准备,仍然 旬日之间,天下响应 ,数十万名农民同时拿起了武器,起义军头裹黄巾,以为标志,因此被称为 黄巾军.张角自称 天公将军 ,他的弟弟张宝为 地公将军 ,张梁为 人公将军.黄巾军的主力集中在冀州、颍川和南阳三个地区,分别由张角兄弟、波才和张曼成统帅。起义军在各地杀官吏、烧官府,推毁豪强地主的庄园,没收他们的财物,开仓赈济贫民。起义军英勇作战,在短时间内便取得了重大进展。
  面对起义军的迅猛发展,东汉统治者急忙下令解除党锢,动员所有力量对付黄巾起义军。一时间,各地豪强地主纷纷起兵,协助东汉政府围攻黄巾军。与此同时,东汉政府派何进为大将军,调集大军防守洛阳周围的八个要塞,以防起义军攻进洛阳。以皇甫嵩、朱   为左右中郎将,率主力镇压波才率领的对洛阳威胁最大的颍川黄巾军。卢植、董卓则率军镇压张角兄弟率领的冀州黄巾军。
  ①   《三国志?孙坚传》。
  ②   《资治通鉴》卷 58.
  颍川黄巾军在洛阳附近的战斗中取得很大的胜利。四月,波才打败了朱率领的军队,并将皇甫嵩围在长社(河南长葛),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五月,义军由于缺乏军事经验, 依草结营 ,被皇甫嵩利用火攻打败。此后,这一地区的形势发生逆转,骑都尉曹操被派来增援,与皇甫嵩一起向波才军发起猛攻,波才在损失数万名战士之后,被迫移师阳翟(河南禹县)。
  颍川黄巾军的失败,解除了对东汉首都洛阳的直接威胁,东汉政府便将皇甫嵩所部北调,参加对冀州黄巾军的围剿,朱   则率军前往南阳,参加对南阳黄巾军的进攻。
  张角兄弟率领的冀州黄巾军本来已经将卢植、董卓打得大败而逃,正值皇甫嵩移师北上,义军面临新的战斗之时,张角不幸病逝。张梁率义军在广宗(河北威县东)一带与皇甫嵩展开了血战,张梁阵亡,其余五万农民军英勇牺牲。十一月,张宝率冀州黄巾军余部在下曲阳(河北晋县西)与皇甫嵩再次展开激战,结果张宝战死,冀州起义军最后失败。
  南阳黄巾军开始在张曼成的率领下,也取得了重大胜利,他们将东汉南阳太守秦颉围困在宛城,双方相持一百余日。六月,张曼成战死,起义军在新推出的首领赵弘领导下占领了宛城,但在不久后与东汉援军朱   的战斗中失利,赵弘战死。十一月,宛城陷落。南阳的黄巾军也被镇压下去。
  黄巾军的主力虽然在经过九个月的激战后失败,但其余部仍坚持战斗。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黄巾军余部郭大在西河白波谷(山西襄汾)再次起事;益州黄巾军马相起于绵竹;青、徐地区的黄巾军在张铙率领下起事,队伍发展至二十余万人,至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又发展到一百多万人,后为曹操打败,收编为 青州兵.在黄巾大起义的同时,河北、河南、山西等地也发生了众多的起义以响应黄巾军,其中较为著名的是 黑山军 ,他们以黑山(河南浚县西北)为根据地,人数曾发展至百万,后被袁绍、曹操等人镇压下去。
  另外,在汉中,还爆发了以张鲁为首的五斗米道起义,并于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农民政权。这个政权持续长达二十多年,至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时,张鲁向进军汉中的曹操投降,这一政权才告消失。
  (四)董卓进京与东汉王朝的灭亡
  黄巾大起义被镇压下去以后,东汉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又重新激烈起来。张让等12名宦官无功而被封侯,而在战场上与黄巾军拚力死战的皇甫嵩、卢植等人却反被贬官,宦官同外戚、官僚士大夫的矛盾逐渐公开化。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灵帝死去时,宦官蹇硕意欲杀死外戚何进,立刘协为帝以独揽大权。何进察觉此事而拥兵自重,立何皇后之子刘辩为帝,是为少帝。何皇后临朝,何进以大将军之职辅政。袁绍劝说何进诛杀宦官,但何太后却以曾由宦官推荐而得灵帝宠爱之故,不肯答应。何进便调凉州军阀、前将军董卓,东郡太守桥瑁、武猛都尉丁原等进京,屯驻于洛阳附近,准备采取武力翦除宦官势力。宦官段珪等得知何进密谋,便先发制人,趁何进入宫之机将其杀死,并劫少帝出走。袁绍得知消息后,率兵悉诛宦官,死者二千余人。
  宦官的势力刚刚消灭,董卓的军队便开进了洛阳城,他乘机收编何进部下诸军,成为京城中拥有重兵的主要力量,因而被升为司空。公元189年九月,董卓胁迫何太后及百官废少帝,改立年方九岁的刘协为帝,是为献帝。
  随后,董卓逼令何太后自杀,并毒死少帝。此后,董卓自任相国,独揽朝政。
  董卓军队的成份十分复杂,除汉人以外,还有胡、羌等少数民族的雇佣兵,军纪极差。他们在洛阳城中公开抢劫财物,掳掠妇女。一次,他派兵去阳城(河南登封),正值祭社。兵士将祭社的百姓围起来,男子的头全部砍下,挂在车辕上,车上满载妇女、财物,回到洛阳后,声称 击贼大胜.董卓进洛之初,曾竭力拉拢人材,他曾起用 党人 荀爽、陈纪等,并依 党人 的推荐,任命韩馥为冀州牧,但他废杀太后和少帝的举措引起了士大夫官僚的不满,因此,袁绍、袁术、曹操等人都纷纷逃出洛阳,图谋反抗董卓。
  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东方部分州郡刺史、太守十余人推举袁绍为盟主,起兵讨伐董卓。盟军屯驻在河内(河南武陟西)、颍川(河南禹县)、酸枣(河南延津西)一带。而此时,黄巾军余部郭大的白波军活跃于太原、河东一带,人数发展至十多万,屡败董卓大将牛辅。董卓害怕腹背受敌,便决定迁都长安。为强迫洛阳一带居民西迁,他竟动用军队驱赶百姓上路,并放火烧毁洛阳的宫殿和民房,致使从前兴旺一时的大都会在二百里以内荒无人烟。
  董卓西迁长安后,司徒王允于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定计杀死董卓,但由于其善后工作处理不好,童卓部将李傕、郭汜以为董卓报仇为名,联兵攻占长安,杀死王允。接着,董卓部将之间又因争权夺利互相残杀起来,长安城中一片混乱。汉献帝成为诸将争夺的目标和傀儡,而东汉政权则已形同虚设了。
  在董卓旧部混战长安的同时,关东地区也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袁绍、袁术、曹操等并没有因董卓已死而休兵罢战,反而展开了更激烈的混战。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献帝由长安逃回洛阳,曹操采纳谋士毛■的建议,将献帝迎至许昌, 挟天子而令诸侯 ,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至此,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至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东汉王朝彻底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