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晚清的戏剧

时间:2024-07-05访问:8来源:历史铺

晚清的戏剧
  (一)传奇、杂剧和乱弹①剧本
  1。黄燮清和李文瀚等剧作家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传奇和杂剧已濒临衰亡。黄燮清所作《倚晴楼七种曲》在当时比较著名,包括《茂陵絃》、《帝女花》、《脊令原》、《鸳鸯镜》、《桃溪雪》、《居官鉴》、《凌波影》。他还有《玉台秋》、《绛绡记》二种流传。《倚晴楼七种曲》中的《桃溪雪》,著于1847年,演清康熙时耿精忠在福建谋叛,浙江烈妇吴绛雪遭难事,在当时剧坛有一定影响。李文瀚,字云生,安徽宣城人。著有《紫荆花》、《胭脂舃》、《凤飞楼》、《银汉槎》4种传奇。杨思寿,字蓬海,号坦园,湖南长沙人。著有《坦园六种曲》,包括《麻滩驿》、《姽婳封》、《再来人》、《桃花源》、《理灵坡》和《桂枝香》。《桂枝香》是根据陈森的小说《品花宝鉴》编写的。
  光绪初年,有陈烺,字叔明,号潜翁,江苏阳湖人,著有《仙缘记》、《燕子楼》等10种。
  这些剧作家步蒋士铨等人的后尘,作品脱离时代主旋律,缺乏新意,因而成就不大。
  2。梁启超和戏曲改良运动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戏剧舞台开始出现明显变化。在梁启超等人的倡导和推动下,兴起了戏曲改良运动。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创刊号上发表了《劫灰梦》传奇,只有1出,想借戏剧为改良运动服务。接着又发表了《新罗马》和《侠情记》传奇。《新罗马》取材于意大利1849年独立时马志尼、加里波第、卡富尔三人的事迹,通过演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宣传自己的改良思想。《新罗马》计划写40出,但只写了7出。《侠情记》只有1出。以后,在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新小说》上,又发表了蒋观云《中国演剧界》、三爱(陈独秀)《论戏曲》等文章,宣传戏曲改良。
  1904年,柳亚子、陈去病等创办中国第一个戏剧专门刊物《二十世纪大舞台》。其《发刊辞》说: 今所组织,实于全国社会思想之根据地,崛起异军,拔赵帜而树汉帜。他日民智大开,河山还我,建独立之阁,撞自由之钟,以演光复旧物推倒虏朝之壮剧、快剧,则中国万岁,《二十世纪大舞台》万岁。 这时,在《新小说》、《新民丛报》、《二十世纪大舞台》、《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月报》等刊物上,出现了大量传奇、杂剧和乱弹剧本。这些剧本配合当时的政治斗争,宣扬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①   乱弹也叫花部,指京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等地方戏曲。
  阿英所编《晚清戏曲小说目》收录传奇剧目54种、杂剧剧目40种。他编的《晚清文学丛钞?传奇杂剧卷》,共选录剧本28部,附录3部,重要作品已基本收入。影响较大的有筱波山人《爱国魂》,歌颂了文天祥抗元的英勇斗争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洪楝园《悬岙猿》,反映张煌言抗清的事迹;吴梅《风洞山》写瞿式耜等抗清的斗争故事;萧山湘灵子《轩亭冤》和华伟生《开国奇冤》都是以秋瑾和徐锡麟案件为题材的;感惺《断头台》、玉瑟斋主人《血海花》都是演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故事;《黄萧养回头》,作者新广东武生,是个皮簧戏剧本。剧中写中华始祖黄帝命明代农民起义军领袖黄萧养再生广东, 为同胞,除灾殃 , 雪国耻,报国仇.作品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谴责了清政府对外的屈辱投降,对内的残酷统治。作者对两广总督蒋通、水师提督阿掌正、善后局总办招凤祥等予以有力的批判,对爱国志士黄开化、骆自由、顾民智、宁自强、宁自立等给予热情的歌颂,并提出了实行资产阶级新政的要求。但作者对人民革命运动抱敌视态度,把义和团说成是引起八国联军入侵的罪魁祸首,这是完全错误的。
  南荃居士的《海侨春》叙述反美华工禁约运动的情况。洪楝园的《警黄钟》传奇,以蜜蜂王国比喻人类社会,借黄封国影射清政府。第一出《宫叹》中[正宫?玉芙蓉]: 那强邻,西并东,白地将人弄。一霎时侵凌逼胁,问何人保护黄封?可知道,外交失策兵开衅;可知道,内政谁修莽伏戎?真懞懂,只博得花粮供奉,作一个么麽世界可怜虫。 作者批判清朝统治者昏庸腐朽,内政不修,外交失策,但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尚无足够认识。
  在这一时期,也产生了一些强调男女平等、提倡女权的作品。如蒋景缄的《侠女魂》、柳亚子的《松陵新女儿》、玉桥的《广东新女儿》、大雄的《女中华》、挽澜的《同情梦》等。
  这个时期的戏剧作品题材广泛,程度不同地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宣传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理想,但大都对农民革命运动抱反对态度,过分强调人民的沉醉不醒。在艺术方面,人物语言激昂慷慨,雄劲有力,但戏剧性不强。所以,当时戏曲改革的成就不是很大。
  (二)京剧和川剧剧本
  1。京剧剧本
  京剧是全国影响最大的剧种。乾隆未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把二簧戏带进北京。京剧在其发展过程中,从各地方戏和说唱文学、昆曲名著以及清内廷 雅部 串演的长篇历史传说故事中吸收了大量剧目。现存京剧传统剧目约1200多种,题材十分广泛。其中取材于《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水浒传》、《说岳》、《英烈传》等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的故事最多。如《群英会》、《宇宙锋》、《庆顶珠》(即《打渔杀家》)、《四进士》、《安天会》、《红鬃烈马》、《玉堂春》、《连升店》等都是群众熟悉的剧目。这些剧本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军事斗争和社会生活,歌颂了反侵略反压迫的正义斗争,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人民惩恶扬善的意愿,因而受到群众的欢迎。
  例如,《打渔杀家》是从秦腔移植而来的,描写了梁山起义英雄萧恩与女儿以打鱼为生,但受到恶霸丁自燮和吕子秋的欺负,最后奋起反抗,杀了丁府满门的故事。它教育人民丢掉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幻想,要勇于斗争。
  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推动下,京剧革新活动也开展起来了。汪笑侬是最早配合社会运动改编和创作京剧剧本的艺人。汪笑侬(1858- 1918年),本名德克金,又名僢,号仰天,满族人。年轻时中过举人,后曾任河南太康知县,因触怒豪绅而被革职。此后专门从事京剧创作活动。他改编了《哭祖庙》,描写三国时,当魏将邓艾兵临成都时,刘禅准备投降,其子刘湛哭谏不从,最后杀妻与子,哭祭祖庙,自刎而死。这个戏影射清朝那些贪生怕死、屈辱投降的卖国贼,颂扬为国捐躯的烈士。《将相和》借廉颇和蔼相如将相和好的故事,教育人们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能为个人恩怨而互相拆台。此外,如写陷害忠良的《党人碑》,写张良谋刺秦始皇的《博浪椎》,以及《受禅台》、《骂王朗》、《长乐老》等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还有以时装登场的《缕金箱》、《獬豸梦》、《瓜种兰因》、《立宪镜》、《博览会》等,在当时已有 改良新剧 之称。由于时代和个人思想的局限,汪笑侬的戏剧创作中也有许多不健康的思想,例如《孝妇羹》中有封建思想,《敲骨断金》中有虚无主义思想,《洗耳记》中有出世思想等①。
  ①   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主编:《中国文学史》第 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年版,第389-390 、393-394 页。
  2。黄吉安的川剧剧本
  黄吉安(1836- 1924年)是晚清川剧改良运动中的重要作家。他创作和改编的剧本在百种以上,给川剧以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包括歌颂岳飞的《金牌诏》、歌颂文天祥的《柴市节》、还有歌颂林则徐的。由于他是封建社会末期的下层知识分子,在多年幕僚生活中亲眼目睹当时政治的黑暗,所以,他创作的揭露封建社会现实的作品特别深刻有力。例如,《闹齐廷》是根据《东周列国志》中的《晏娥儿逾墙殉节,群公子大闹朝堂》改编而成的。故事写春秋时,齐桓公的如夫人长卫姬与其子无亏,乘齐桓公病危之机,假传诏书,并筑墙围困齐桓公。宫女晏娥逾墙报信,齐桓公气愤而死。作品揭露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此外,作者还创作了《凌云步》、《杜十娘》、《春陵台》等同情妇女命运的作品,以及禁止烟毒的《断双枪》,这些作品有进步意义。但是,《金牌诏》中突出了岳飞的愚忠,《闹齐廷》、《百宝箱》中有迷信色彩。
  (三)话剧的兴起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一些爱国青年将欧洲的话剧介绍到中国。1906年成立了 春柳社 ,1910年成立了 进化团.这两个话剧团体在辛亥革命中起到了宣传和鼓舞群众的作用。曾孝谷根据林纾翻译的美国斯陀夫人的小说改编成7幕剧《黑奴吁天录》。 春柳社 经常演出的剧目除《黑奴吁天录》外,还有《家庭恩怨记》、《不如归》、《猛回头》、《社会钟》、《热血》、《鸳鸯剑》等。欧阳予倩是 春柳社 的参加者之一。 进化团 是由隐名的革命者任天知领导的,在革命宣传中起了很大作用。所演出的剧目有:《孽海花》、《宦海潮》、《官场现形记》、《恨海》、《秋瑾》、《徐锡麟》等。阿英编《晚清戏曲小说目》收话剧16部。这时期演出的作品多为 幕表戏 ,没有剧本,只靠一张幕表(提纲)演戏,所以没有多少话剧作品流传。
相关文章